五人曲曲折折的向前前行,大约前进了一千米,地势豁然开朗,竟出现了一个不小的大厅样的洞窟。
哥本移动速度快,就要举着火把去探个究竟。孙志新猛地一把拉住他,道:“听!”
哥本一脚踩空,身体一个趔趄就要往下摔,孙志新反应极快,正好一把将他拉住,不至于往外摔倒。
所有人安静下来,连呼吸都放轻了许多。齐格力放低火把往地面照了照,只能看到脚下像是一处悬崖,几米以下就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哥本虚惊一场,感激的看向孙志新,如若不是他见机得快,只怕自己就要掉下去。
片刻后五人都听到了轻微的滴嗒声响。孙志新没有再迟疑,掏出水电筒来打亮。
刹那之间,伴随着四人惊奇的呼声,一道雪白的光亮直射出去!
孙志新这个手电筒是正品的hid灯泡的远光手电,品牌是手电筒业界鼎鼎大名的wolfeye,狼眼。它的标称亮度是500明流,实际比许多号称能达到900明流的手电筒都要亮,光照的有效射程更是达到了500余米的惊人距离。
就只见一道白光射出,直接投到对面的洞壁上,只投下一团耀眼的不大白斑。
四人对孙志新层出不穷的古怪东西虽然早已经麻木,但还是为手电筒所发出的白光而感动震惊。对于只见过火把的史前人类,突然见到亮度高达500明流的强光手手筒,其震动可想而知。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今天抽了一下午,真受不了……
65、洞穴 02
哥本小声嘟咙:“怎么不早点拿出来?这个又叫什么?”
孙志新道:“手电筒。它跟火把一样,发亮的时候也要消耗东西,不能一直无限的照,所以要节约使用。能用火把的时候用火把,关键时候再用它。”
众人便去瞧电筒光投向对面壁上的距离,判断出这条通路已经走到尽头。
再照向头顶,很明显的有洞窟塌方的痕迹,想来是出现地底坍塌才形成了这间大厅模样的洞窟。就是不知道它的结构稳不稳定,会不会再发生坍塌的危险。孙志新用手电筒晃来晃去的照了半天,自己又并不是什么专业的地质类人士,实在是看不出来。
再往下照,众人不禁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见悬崖下方的深度足有近百米,最底下是一个深潭,积蓄着不少的水。假如刚才要不是孙志新反应迅速,哥本掉下去的话……结果不敢相像。
孙志新拿着电筒到处晃,在右侧二十余米的地方找到一个可以攀爬下去的通路,那是一个怪石怪石嶙峋的斜坡,陡度倒不是很大,就是很难走,就算是脚是套着兽皮靴子仍是被众多的小石子扎得只能小心翼翼的前进,特别是孙志新没经过史前人类整天光着脚丫子奔跑的嫩脚掌,走得更是吃力。
五人便沿着那条还算得缓和的通路一路往下,最后来到了水边。往水里照了照,似乎水中没有看到鱼的样子,但水质清澈,像是从地底渗出来的地下水,或是由洞顶渗出滴落的水汇集而成了这一个看起来神秘而幽暗的深潭。孙志新想去试喝,被齐格力拦住自己去试喝了一下水,道:“能喝。”
五人就顺便在这里补充竹壶里喝掉的水,孙志新又拿手电往水里照,亮光在水里的透入度明显不如空气好,看不出究竟有多深,但想来不会浅。孙志新为了节约用电关掉手电,四周立即就暗了下来。
“好吧,这里有好处也有坏处。”孙志新道:“坏处是这里不太安全,无论是因为这条危险的小路容易让人掉进潭里或是不确定是它是不是还有塌方的危险都不是好事。好处则是无论如何,就算是冬天到来时外面的水源被冰封什么的,洞里还有着这个水源。”
孙志新不知道这颗星球会不会有小冰河时期的气候,如果有的话,整个寒冬的气温必然极低,零下三、四十度完全有可能。那样的气温,对于衣不遮体的史前人类来说,出去无疑是找死。而洞里有着水源的活,冬天不必出去冒险扒积雪来融水,或是寻找其它水源,更何况有着洞穴里岩层的保温作用,它肯定不会结冰。发现这个是个好消息,就是不能确定有没有其它的潜在危险。
瞅了瞅四周,又重新站在底部用手电筒的光芒去照亮刚才下来的顶部,发现有一处位置的垂直岩壁显得比较平整光滑,虽然从那里上下完全不可能,但假如在它顶面上架个辘轳……也许女人和小孩可以安全的从那上面汲水而不必走下来。
辘轳的制做不难,在史前时代做这么个东西可能需要废不少的工夫,但肯定能做出来。另外木桶也不难做,绳子有亚麻可以编搓,最后就只剩下建起一个围拦保护免得人不小心掉下去。孙志新仰望着那个至高点出神的想了一阵,心里已经有了个腹案。
接下来就着火把的光,在笔记本上绘出这一条通路的简易地图,再关于辘轳汲水装备的初步设想也画出个草图,五人才原路返回,向着岔路那里回返。
回来所花的时间比去要少,这一次五人选择了正中的看上去比较宽的通路前进。这条路上也是碎石满布,不过比起刚才走的那条,它显得要好走得多。整条通路高低起伏不大,也算得上宽敞。有一条深沟一着伴着这条路往前通行,孙志新拧开电筒照了照,发现大约有四、五十米深,底下的乱石犬牙交错,隐约也见得有清澈的浅水流过,就瞧那深度和底下的乱石尖利程度,掉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塔里木和阿尔法走在最后,一边走一边找到地方插火把。整条路也没有岔路,显得相对比较安全。
走了一阵,出现了一个挺奇异的地下结构,像是一室狭长的石室,与深沟相对的那边出现在石台样的结构,零星的分布在整间石窒里。它们的高度不高,矮的才齐小腿,高的仅有一人来高,个个都显得矮胖,就是孙志新也无法看出来它们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说它们像钟乳石,又没有钟乳石那样的光滑坚硬表面,倒像是有种无形的力量拿斧头把石头劈开,再一斧削去顶部,最终得到了这样的不规侧石台。它们之中最大的竟像会议桌,或是长长的西餐桌,齐腰那么高,边缘凌乱锐利,顶面却像桌面一样平整,十足的怪异。
越往后走,这样的石台就越多,直到又走进一个广大到可以接近容纳四百人左右的大厅时,这种石台已经多到了极致,星罗棋布的分散在整个大厅里。
到了这个时候五人已经前行了两千余米,更不知道一路往下走了有多深,但可以肯定判断的是已经深入山腹之中。由于是地下洞窟的缘故,气温显得比外面低很多,五人身上现在都有微凉的感觉。同时整个大厅里的空气感觉很清鲜,虽然火把的火焰没有晃动,可清新的空气无疑告诉孙志新在更远的地方一定有其它的空气进入口,换言而之,也许就是其它的出入口。
毕竟这座山很大,有其它的出入口不是不可能,这就让人觉得可以由其它地方进出的同时,又有了安全上的隐患。有其它的出口意味着孙志新一行人进来的洞口一但出现意外,也可以由其它出入口进去,不必担心被封死在洞中出不去的危险。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有其它的出入口就意味着防御上的漏洞,真是有一利就必有一弊,万事万物都是相辅相生这个道理一点都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