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页

    可如今,这面鼓却不合时宜地响起。
    众人倶是为此一怔,不由自主地回首,看向宫殿外头。
    奈何相隔甚远,他们在殿内,只能望见一道素白的纤薄身影,弱不禁风地立于那面夔皮大鼓前。
    她手里握着鼓杵,广袖滑落臂弯,露出细白的手臂,极尽所有微不足道的力量,努力地击着鼓。
    她的四周,是手持陌刀,意欲将她抓捕的金吾卫。
    可她的身边有一个暗卫相护,这些金吾卫始终都近身不得。
    锋锐的刀剑相接,发出尖锐的铿锵之音。
    她的嗓音柔细轻软,却足以穿透刀光剑影,越过遥远的距离,传至殿内
    罪臣之女宋初瓷,求见陛下!
    请陛下,容我回禀要事!
    尽管距离削弱了她的音量,但在殿内的人,却还是若有似无地听见些许。
    官阶稍低的,立于靠门较近的地方,听得最为真切。
    他们一个传一个地,转述着宋初瓷的话。
    很快,圣人也知晓了此事,什么,竟然会是宋初瓷?她是怎么进到宫里来的?
    一时间,偌大的殿内又是窃窃私语。
    这个宋初瓷,不是在七夕那晚葬身火海了么?
    这青天白日的,总归不是鬼魂罢?
    所以,她现在这是死而复生了?
    圣人也不由得为宋初瓷的突然出现而愣神。
    最后,他到底是应允,让金吾卫准她进殿。
    从前,她尚且是常宁公主的时候,总是华冠丽服地出现在世人面前,一举一动之间,尽是身为帝女的雍容闲雅。
    如今,她一身素裙,顶着两旁诸多朝臣的肃容打量,慢步走近金碧辉煌的大殿,仍旧不显半分怯懦,一如既往的仪态万方。
    宋初瓷行至殿中,高举手里的竹简跪下,陈词道:陛下,罪臣之女宋初瓷,今日以死明鉴,恳请陛下彻查当年,我们宋家的谋逆一案!
    十八年前,家父宋颐擅自调兵离境,并非是蓄意起兵,妄想夺得皇位,而是为了和吐蕃两国的敦睦邦交。
    当年,吐蕃王薨逝,他的两位王子一个主战、一个谋和,家父不愿见到吐蕃的皇权更迭,致使两国的兵戈扰攘,是以,便决心出兵,助那位一向谋和的大王子夺得王位。
    这些,便是家父和吐蕃的大王子松瓒,来往的书信,还请陛下过目。说着,她俯身愈低,鬓边一缕乌发垂落在地。
    家父终其一生,都在为天下的太平劳心,又怎会犯下大逆之罪?
    还请陛下,重审此案!
    她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温柔又坚定的嗓音,回响在大殿之内。
    圣人如何都不敢相信,她一个柔心弱骨的小姑娘,竟会找到十八年前,宋颐留下的信函。
    他正惊措之时,大理寺卿冯稷复又出列,道:陛下,当年之事,仅凭宋颐私自调兵一举,便定下他的罪名,委实不妥。现如今,又因为桓颂闹出的风波,民间人心惶惶,更有居心不|良者,竟是趁此机会,胆敢妄议陛下残贤害善,意图污陛下清名。
    既然宋姑娘坚称宋颐无辜,甚至还能呈上证据,以证宋颐清白,不若,就请陛下允准老臣,重新审理此案。
    圣人目光如炬,眼珠不错地盯着他,心里始终疑云不散。
    他还是觉得,不对劲。
    三年前,偷梁换柱的事情水落石出,宋初瓷也由此被逐出皇宫。
    这三年,有关宋家的纷乱不断,他心有忌惮,便一直让人在暗中监看着她的一举一动,她又如何来的机会,去往吐蕃找寻这些信函?
    可惜,眼下的境况,却不容他深想。
    镇国公谢怀便接着附议:倘若宋颐真是无辜背负罪名,那么,臣的两个儿子,岂不是惨遭无妄之灾?还请陛下,重审当年宋颐谋反一案!
    镇国公是朝中的开国功臣,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此话既出,他的门生、部下,自是随之应和:请陛下重审宋颐一案!
    殿中的大臣们,有不少是见过华清宫那场变故,见过圣人质疑镇国公、展露的多疑之心,一时间,不免也开始动摇,思索当年的事情,是否真的属实。
    如果圣人真是因为心中忌惮,谋害了宋家,那么下一个,会不会就是他们自己?
    于是,又有朝臣出列请命:还请陛下,重审此案,以彰陛下明德!
    臣,附议!
    接二连三的随声附和,使得圣人措手不及。
    他怔然望着底下,俯首称臣、却又执意忤逆的众人,恍惚间,竟是生出几分无助。
    最后,他目光微动,扫过出列的朝臣、伏跪的宋初瓷,最后,停留在始终缄默,立于朝臣之中的谢言岐身上。
    谢言岐救过他的性命,是他钦定的未来女婿,这回,他是否也会如之前,不顾一切地站在他身边?
    谢言岐未曾抬眸,终于,他也在此起彼伏的请愿之中,向左迈出一步,持着手中玉笏行揖,道:请陛下,重审此案。
    原本,是该由他提及此事。
    --
新书推荐: 鹤唳长安 仙君今乘幻电来/师尊卸下了机械臂 有钱算特长吗 伪装疯批 别那么野 金手指是深宫老嬷[红楼] 仙人就该是这样 乔神你家打野超级甜 说好练武,你三千大道映照诸天? 我慕容复只想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