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这是夏夏?
    客厅里面是亮着灯的,于是,那张精致昳丽的面容便清晰地映入了赵兰芝的眼帘中。
    纤长而卷翘的眼睫宛若翩飞的蝶翼,形状姣好的杏仁眼清澈透亮,好似一块质地上好的黑曜石。
    琼鼻红唇,肌肤像是剥了壳的鸡蛋一样雪白娇嫩,美得像是一幅画。
    夏夏竟然是生得这么漂亮的吗?不对,应该说,夏夏原来就是这么好看的吗?
    赵兰芝有些失神。
    她努力回忆,却发现过往的记忆中,关于颜夏的部分好像蒙着一层薄薄的雾,看不清脸蛋。
    但大脑正在无比确定地告诉她,这就是颜夏,就是她的大女儿。
    因为小女儿颜秋身体不太好的原因,赵兰芝一向都是更加关注她的,也就免不得更加偏爱。
    更何况,随着慢慢长大,颜秋的模样越来越秀气好看,脑子也聪明,几乎年年考第一名,也就不怪赵兰芝更加重视些。
    相对来说,性子安静、总是不好不坏的中庸姐姐颜夏,由于精力有限,赵兰芝对她的印象偏浅。
    只知道这个女儿特别懂事,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陪伴出早点、晚餐和夜宵摊子。
    唉,那你去洗漱,衣裳在架子第二层。赵兰芝从记忆中回神,控制不住地升起了一股歉意。
    在带着两个女儿离开老家的时候,她曾经发誓,一定要竭尽自己所能,好好照顾她们,抚养她们长大。
    可不知不觉间,她竟然犯了自己最痛恨的错,偏心一个,而忽略另一个。
    想到这里,赵兰芝的声音更加温柔慈爱:刚好等你出来,鸡蛋和豆浆也都好了。
    嗯,谢谢妈。颜夏点头应了一声,才走进了洗浴室。
    颜家租住的地下室很小,隔成了一间卧室、一间客厅和一间洗浴室。
    卧室里一张床、一张书桌,是颜夏和颜秋两姐妹住的地方。
    客厅最大,兼任着厨房,因为要准备餐点的原因,角落处摆了几个功能不同的大锅。
    此刻里面正盛着满满当当的熟鸡蛋,几大锅水煮蛋,几大锅茶叶蛋,外加一大箱子的豆浆。
    客厅的东北角用一张帘子隔了,里面是一张支起的行军床,那是赵兰芝晚上睡觉的地方。
    洗浴室就更小了,巴掌大空间,勉勉强强才能转身。
    一个洗手台、一个马桶、一个热水器、一个架子,各样挤在一块,洗漱、上卫生间、洗澡、换衣服都在这里。
    此时的架子上便挂着两套衣裳,都是浅米色的碎花裙,板型不错,质地也柔软,只是半新不旧的,衣领处有一个小小的油渍。
    这是小区衣物回收箱里面捡回来的衣裳,清水洗完又用开水烫了消毒,小污渍是洗不掉的,但是并不影响上身。
    相对于小摊上9.9和19.9一件的衣裳,它们的布料更柔软贴身,穿起来也舒服。
    颜夏脱了睡衣,换上了左边那条浅米色的裙子,快速地在洗手台洗漱。
    晶莹的水珠顺着她凝脂般的雪白肌肤往下滚落,颜夏的眼睫被打湿,一双杏眸却是清亮而透彻。
    穷困潦倒,众叛亲离,一无所有,这是我的命运吗?
    颜夏闭眼,用毛巾拭去了脸上全部的水珠,心中却是前所未有的坚定。
    可是,我从来不信命!
    她也绝对不会,让自己沦为梦中那般悲惨的境地,男主也不可以!
    颜家租住的小区离县城高中不远,走路也才二十分钟不到。
    颜夏和赵兰芝是六点十分左右到的校门口,这时候已经摆上了好几个摊子,卖包子馒头的、卷饼油条的,应有尽有。
    但那些都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赵兰芝一个人来不及。
    所以她准备的只有水煮蛋和茶叶蛋两样,外加冰豆浆和热豆浆,用大字将种类和对应的价格写在了餐车的前面。
    兰芝嫂子来了?
    夏夏也跟着妈妈来了,可真孝顺!
    老远就闻到你家的茶叶蛋香,兰芝嫂子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现在还没到上学高峰期,各个摊子都比较清闲,认识的摊主们便笑呵呵地来打招呼。
    本就是随意闲谈的几句话,但等视线落到了旁边的颜夏身上时,寒暄的话语都变得无比真诚起来。
    都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夏夏可真是越来越漂亮了。
    夏夏皮肤可真好,不知道兰芝嫂子是怎么养的?
    兰芝嫂子你可真有福气,有这么好看又听话的宝贝女儿!
    清晨的阳光缱绻地吻过少女精致的眉眼,浓密卷翘的睫羽像是玲珑的扇面。
    牛乳般雪白柔嫩的肌肤,腮凝新荔,明眸皓齿。
    一身简约的米色连衣裙勾勒出纤细窈窕的身形,宛若枝头初绽的花卉,美得令人怦然心动。
    摊主们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女性,却也忍不住为这般的美貌而心折,多了几分疼爱之意。
    真正的美丽,不分年龄,不分性别。
    没涂啥东西,你们也知道我家条件,就是一块钱一袋的面霜,咱们母女三能用一个月。
    第一次受到这样的热情,赵兰芝有些手足无措,红着脸摆手解释。
新书推荐: 护林:救命!我被金雕幼崽赖上了 民国:关东参王 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都二十一世纪了,才捡到传国玉玺 都重生了,我当然选富婆啦! 我刚满级,你们让我当傀儡皇帝? 三国钉子户 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从民俗论坛开始,编造镇物 地窖里的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