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小说 > 玄幻小说 > 春光灿烂杨家将 > 514-515章 穆桂英(资料篇,慎重订阅)

514-515章 穆桂英(资料篇,慎重订阅)

    -------------------------------------------------------------穆桂英也是个“杨门女将”。她是杨宗保的妻子,也就是杨业的孙媳妇。虽然历史上无证据证明穆桂英战场上的功劳,民间却流传了许多故事。
    穆桂英与佘赛花有许多共同点。佘赛花是因为打败了杨业,杨宗保也是穆桂英的手下败将;她们俩人的武功也都比自己丈夫的高。
    穆桂英比佘赛花高出一筹的是战术。许多她的故事都关系到她的战略。佘赛花的战争故事却是寥寥无几。
    杨家将都是豪杰,都会为国家付出一切代价,特别是杨门女将,可说是中国历史上得到最多敬意的女性。
    [编辑本段]主要功绩穆桂英3.穆桂英的主要功绩:抗辽---大破天门阵,痛歼辽国萧太后亲率的侵宋辽军主力,此后辽军再也不敢南侵,辽宋边境再无大战事。
    征西---穆桂英率12寡妇征西,大获全胜,西夏议和臣服平南---广西侬智高叛乱,穆桂英及夫杨宗保挂帅出征,平定南方的叛乱。
    穆桂英战功卓著,被宋朝廷封为浑天侯.[编辑本段]最后人生穆桂英及杨门女将的结局最早系统叙述杨门女将故事的是明代小说《杨家府演义》,全称《新编全像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
    小说中没有说到过穆桂英是几岁死的。《杨家府演义》中,十二寡妇里没有穆桂英。十二寡妇是杨宣娘、满堂春(杨满堂)、邹夫人、孟四嫂、董夫人、周氏女、杨秋菊、耿氏女、马夫人、白夫人、刘八姐、殷九娘。穆桂英在十二寡妇征西前就已经战死了,只是没有细节。不过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残缺不全。例如一方面说杨文广羽化而死,另一方面又在后面几回说杨文广飞回来重新领兵。中间衔接不上的地方很多。穆桂英之死可能就在这一缺失的段落中。
    《杨家府演义》中,杨家将的最终结局是杨怀玉杀死了一心诬害杨门忠良的丞相张茂全家,见几代皇帝因为听信奸臣的谗言。杨家在太宗、真宗、仁宗时期均差点被朝廷抄斩,因此也心灰意冷了,又怕此次杨怀玉杀人杨家会被朝廷抄斩,于是便连夜举家躲入太行山,自耕自食,从此杨家将不再出仕。
    最系统的杨家将传说是各类评书。但这类评书在解放后都经过了“整理”,去除了所谓的“封、资、修、迷信”成分。所以情节有很大的改动。现在的所谓《穆桂英挂帅》、《百岁挂帅》等等杨门女将曲目都是解放后新编的。原本并无这些传说。所谓穆桂英五十上阵,佘太君百岁出征等等都是现代作品。
    在大多数叙述杨门女将的民间故事中都没有提到杨门女将的结局,除了有些故事中曾提到大刀王怀女是在平定侬智高叛乱时被敌人用车轮战,筋疲力尽之后不慎掉入陷马坑,被敌人乱刀砍死。杨门女将中的杨八姐则是在一次平定湖北当地土著叛乱的战斗中阵亡。比较系统的有关杨门女将的结局故事出自甘肃武威地区:大破天门阵之后,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奉命出征西夏。在虎狼峡(今古浪峡)遭到西夏的阻击。英勇的穆桂英,眼看从峡正面夺关难以突破,便举目向峡西山峰望去,只见头顶上紫雾祥云缭绕,古松翠柏依崖托云,那险峻的石峰直插云空,在层峦屏嶂之中,向东横空伸出一个悬崖,便想攀上它去以便观察敌情,可是上崖无路,大队人马难以登攀。穆桂英只好带了两名女将,寻到一条微径山道,紧紧扒着峭壁的光背,弯弯曲曲,从山脚伸到山顶她们便沿山径爬去,不知爬了多少时辰,也不知摔了多少跤爬呀爬呀,呀攀呀,终于爬到那座突兀的悬崖。登高远望,视野顿开。
    穆桂英向峡口瞭望,只见峡口处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西夏的兵马。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一阵密集的冷箭射来。穆桂英等三名女将当场中箭身亡。原来西夏见此崖地势险要,早就在崖西埋伏了一支西夏兵。见穆桂英攀上来观察地形,就下了毒手。
    留守在崖下的其他几名女将见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赶紧一起上来救援。但是悬崖实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杨门功夫最好的女将爬了上去。西夏伏兵见只有几个人上来人就一齐杀出,要抓活的。杨门女将们挥剑跟西夏兵将展开一场厮杀。由于寡不敌众,女将们最后全部牺牲在崖顶。
    穆桂英死后她和其他几位女将的首级被西夏人割去号令。无头尸体则抛到滴泪崖下。后来杨家从另一路进攻的女将杨满堂率领援兵赶来将穆桂英等人的无头尸体收殓安葬。这就是杨家将坟。佘太君闻讯赶来祭奠,追悼亡灵,悲恸而哭,声震山岳,感动了鹰嘴山崖,山神流泪不止,泪滴化作山崖石子沿崖滚下。后来,此崖就被人们叫做“滴泪崖”。现在当地还有滴泪崖,杨家将坟等等古迹。
    穆桂英和其他杨门女将战死的传说甘肃、宁夏各地都有。古浪峡中确有杨门女将坟和滴泪崖,是当地的受保护古迹。滴泪崖在解放后修路用炸药炸掉了大半,所以已经不复原貌了。现在又重新开发吸引游客。
    该《杨门女将战死滴泪崖》的传说最早刊载于《甘肃民间故事》。纸质媒体《古浪风情》、《古浪文史》、2007年4月12日《北方家庭报》亦有刊登。
    旧话本中女将战死的故事并非少见。例如另一位穆桂英之前的女英雄刘金锭在传统评书中除了能征惯战还能呼风唤雨。她扶保宋朝扫平南唐。但是在打败妖道余洪后被余洪的师傅摆下阴魂阵困住,被余洪的师傅用三块金砖活活打死。当时刘金锭已经怀孕。尸体入殓后在棺中百日不腐,最后产下一子。灵魂则转生为穆桂英。
    这段情节在解放前出的话本中都有提到。但是有涉及“棺中产子”、“灵魂转生”等于迷信思想,解放后的大多数版本就完全没有了。只有在东北二人转中还有保留。但是也不是经常演出。所以《杨门女将战死滴泪崖》的传说保留了相当的原貌。
    另外,其他地区也有穆桂英之死的传说。
    金海湖镇大学生村助理团支部参与创建人文景区工作“为了提升金海湖镇旅游景区的创建水平,金海湖镇大学生村助理团支部共同商讨,献谋献策,向各村村民了解历史传说,自行挖掘人文资源,打造人文景观。郭家屯村助理赖炯,向村民了解关于该村天然古洞天门洞的记载和传说,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完成《天门洞旅游景区开发可行性报告》;韩庄村助理张浩整理完成《公主坟》、《穆桂英之死》、《金海湖灵异传说》等资料;黄草洼村助理曹洋整理完成《黄草洼村名起源》等传说;东上营助理程亚琼整理完成《茅山资源》等资料。各种历史传说还在不断征集中,为金海湖旅游景区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这个《穆桂英之死》的传说由韩庄村助理张浩整理完成。鉴于北京地区在宋代属辽国南京道,而《滴泪崖》的传说流传在甘肃武威地区,在宋代属西夏。故很有可能并不相同。
    [编辑本段]有关文学作品关于穆桂英的主要演义、评书和剧目穆桂英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杨门女将也是在中国历史上和民间得到最多敬意的女性。关于她们的演义、评书和剧目不下数百种。主要有:穆桂英全传,杨家将演义,穆桂英下山,穆桂英招亲,杨宗保招亲,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穆桂英征西,十二寡妇征西,穆桂英挂帅(梅兰芳先生的传世经典剧目)等。
    穆桂英挂帅豫剧作品。原名《老征东》或《杨文广夺印》。1954年,经宋词改编,更名《穆桂英挂帅》,由河南省洛阳市豫剧团演出。剧本于1956年出版,剧照《穆桂英挂帅》收入《戏曲选》第3卷(1959)。
    剧本描写北宋时,西夏犯境。辞朝隐居的佘太君闻讯,遣曾孙杨文广、曾孙女杨金花去汴京探听。杨文广在校场比武,刀劈兵部尚书王强之子王伦,夺得帅印归来。穆桂英深感朝廷刻薄寡恩,不愿再为它效力。佘太君劝她以抵御西夏侵扰为重,穆桂英乃挂帅出征。改编本删除旧本宣扬的封建伦理观念和感伤情绪,以及杨文广被俘、招亲等情节,集中塑造了穆桂英的英雄形象。《辞印》、《挂帅》两场戏,抒发了穆桂英由感慨杨家历代忠贞而不获朝廷信任,到决定挂帅出征的自豪心情和为国为民的责任感。“老太君她还有当年的勇,穆桂英我就无有了当年的威风?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充满苍劲、悲壮的色彩。此剧被全国不少剧种、剧团移植上演。洛阳市豫剧团演出的《穆桂英挂帅》,由马金凤扮演穆桂英。1958年,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1959年,豫剧《穆桂英挂帅》移植、改编成京剧,由梅兰芳主演。
    1959年,梅兰芳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0周年将此剧作为献礼剧目改编,陆静岩、袁韵宜执笔,郑亦秋导演,李少春、袁世海、李和曾、李金泉、夏永泉、杨秋玲等参加演出。梅兰芳亦以其炉火纯青的表演塑造了他最后一个舞台新形象。
    另外,评剧、河北梆子、越剧等许多剧种都有此剧的移植本。其中,评剧名家筱俊亭和河北梆子名家张惠云的版本广受欢迎。
    穆桂英也是个“杨门女将”。她是杨宗保的妻子,也就是杨业的孙媳妇。虽然历史上无证据证明穆桂英战场上的功劳,民间却流传了许多故事。
    穆桂英与佘赛花有许多共同点。佘赛花是因为打败了杨业,杨宗保也是穆桂英的手下败将;她们俩人的武功也都比自己丈夫的高。
    穆桂英比佘赛花高出一筹的是战术。许多她的故事都关系到她的战略。佘赛花的战争故事却是寥寥无几。
    杨家将都是豪杰,都会为国家付出一切代价,特别是杨门女将,可说是中国历史上得到最多敬意的女性。
    [编辑本段]主要功绩穆桂英3.穆桂英的主要功绩:抗辽---大破天门阵,痛歼辽国萧太后亲率的侵宋辽军主力,此后辽军再也不敢南侵,辽宋边境再无大战事。
    征西---穆桂英率12寡妇征西,大获全胜,西夏议和臣服平南---广西侬智高叛乱,穆桂英及夫杨宗保挂帅出征,平定南方的叛乱。
    穆桂英战功卓著,被宋朝廷封为浑天侯.[编辑本段]最后人生穆桂英及杨门女将的结局最早系统叙述杨门女将故事的是明代小说《杨家府演义》,全称《新编全像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
    小说中没有说到过穆桂英是几岁死的。《杨家府演义》中,十二寡妇里没有穆桂英。十二寡妇是杨宣娘、满堂春(杨满堂)、邹夫人、孟四嫂、董夫人、周氏女、杨秋菊、耿氏女、马夫人、白夫人、刘八姐、殷九娘。穆桂英在十二寡妇征西前就已经战死了,只是没有细节。不过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残缺不全。例如一方面说杨文广羽化而死,另一方面又在后面几回说杨文广飞回来重新领兵。中间衔接不上的地方很多。穆桂英之死可能就在这一缺失的段落中。
    《杨家府演义》中,杨家将的最终结局是杨怀玉杀死了一心诬害杨门忠良的丞相张茂全家,见几代皇帝因为听信奸臣的谗言。杨家在太宗、真宗、仁宗时期均差点被朝廷抄斩,因此也心灰意冷了,又怕此次杨怀玉杀人杨家会被朝廷抄斩,于是便连夜举家躲入太行山,自耕自食,从此杨家将不再出仕。
    最系统的杨家将传说是各类评书。但这类评书在解放后都经过了“整理”,去除了所谓的“封、资、修、迷信”成分。所以情节有很大的改动。现在的所谓《穆桂英挂帅》、《百岁挂帅》等等杨门女将曲目都是解放后新编的。原本并无这些传说。所谓穆桂英五十上阵,佘太君百岁出征等等都是现代作品。
    在大多数叙述杨门女将的民间故事中都没有提到杨门女将的结局,除了有些故事中曾提到大刀王怀女是在平定侬智高叛乱时被敌人用车轮战,筋疲力尽之后不慎掉入陷马坑,被敌人乱刀砍死。杨门女将中的杨八姐则是在一次平定湖北当地土著叛乱的战斗中阵亡。比较系统的有关杨门女将的结局故事出自甘肃武威地区:大破天门阵之后,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奉命出征西夏。在虎狼峡(今古浪峡)遭到西夏的阻击。英勇的穆桂英,眼看从峡正面夺关难以突破,便举目向峡西山峰望去,只见头顶上紫雾祥云缭绕,古松翠柏依崖托云,那险峻的石峰直插云空,在层峦屏嶂之中,向东横空伸出一个悬崖,便想攀上它去以便观察敌情,可是上崖无路,大队人马难以登攀。穆桂英只好带了两名女将,寻到一条微径山道,紧紧扒着峭壁的光背,弯弯曲曲,从山脚伸到山顶她们便沿山径爬去,不知爬了多少时辰,也不知摔了多少跤爬呀爬呀,呀攀呀,终于爬到那座突兀的悬崖。登高远望,视野顿开。
    穆桂英向峡口瞭望,只见峡口处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西夏的兵马。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一阵密集的冷箭射来。穆桂英等三名女将当场中箭身亡。原来西夏见此崖地势险要,早就在崖西埋伏了一支西夏兵。见穆桂英攀上来观察地形,就下了毒手。
    留守在崖下的其他几名女将见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赶紧一起上来救援。但是悬崖实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杨门功夫最好的女将爬了上去。西夏伏兵见只有几个人上来人就一齐杀出,要抓活的。杨门女将们挥剑跟西夏兵将展开一场厮杀。由于寡不敌众,女将们最后全部牺牲在崖顶。
    穆桂英死后她和其他几位女将的首级被西夏人割去号令。无头尸体则抛到滴泪崖下。后来杨家从另一路进攻的女将杨满堂率领援兵赶来将穆桂英等人的无头尸体收殓安葬。这就是杨家将坟。佘太君闻讯赶来祭奠,追悼亡灵,悲恸而哭,声震山岳,感动了鹰嘴山崖,山神流泪不止,泪滴化作山崖石子沿崖滚下。后来,此崖就被人们叫做“滴泪崖”。现在当地还有滴泪崖,杨家将坟等等古迹。
    穆桂英和其他杨门女将战死的传说甘肃、宁夏各地都有。古浪峡中确有杨门女将坟和滴泪崖,是当地的受保护古迹。滴泪崖在解放后修路用炸药炸掉了大半,所以已经不复原貌了。现在又重新开发吸引游客。
    该《杨门女将战死滴泪崖》的传说最早刊载于《甘肃民间故事》。纸质媒体《古浪风情》、《古浪文史》、2007年4月12日《北方家庭报》亦有刊登。
    旧话本中女将战死的故事并非少见。例如另一位穆桂英之前的女英雄刘金锭在传统评书中除了能征惯战还能呼风唤雨。她扶保宋朝扫平南唐。但是在打败妖道余洪后被余洪的师傅摆下阴魂阵困住,被余洪的师傅用三块金砖活活打死。当时刘金锭已经怀孕。尸体入殓后在棺中百日不腐,最后产下一子。灵魂则转生为穆桂英。
    这段情节在解放前出的话本中都有提到。但是有涉及“棺中产子”、“灵魂转生”等于迷信思想,解放后的大多数版本就完全没有了。只有在东北二人转中还有保留。但是也不是经常演出。所以《杨门女将战死滴泪崖》的传说保留了相当的原貌。
    另外,其他地区也有穆桂英之死的传说。
    金海湖镇大学生村助理团支部参与创建人文景区工作“为了提升金海湖镇旅游景区的创建水平,金海湖镇大学生村助理团支部共同商讨,献谋献策,向各村村民了解历史传说,自行挖掘人文资源,打造人文景观。郭家屯村助理赖炯,向村民了解关于该村天然古洞天门洞的记载和传说,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完成《天门洞旅游景区开发可行性报告》;韩庄村助理张浩整理完成《公主坟》、《穆桂英之死》、《金海湖灵异传说》等资料;黄草洼村助理曹洋整理完成《黄草洼村名起源》等传说;东上营助理程亚琼整理完成《茅山资源》等资料。各种历史传说还在不断征集中,为金海湖旅游景区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这个《穆桂英之死》的传说由韩庄村助理张浩整理完成。鉴于北京地区在宋代属辽国南京道,而《滴泪崖》的传说流传在甘肃武威地区,在宋代属西夏。故很有可能并不相同。
    [编辑本段]有关文学作品关于穆桂英的主要演义、评书和剧目穆桂英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杨门女将也是在中国历史上和民间得到最多敬意的女性。关于她们的演义、评书和剧目不下数百种。主要有:穆桂英全传,杨家将演义,穆桂英下山,穆桂英招亲,杨宗保招亲,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穆桂英征西,十二寡妇征西,穆桂英挂帅(梅兰芳先生的传世经典剧目)等。
    穆桂英挂帅豫剧作品。原名《老征东》或《杨文广夺印》。1954年,经宋词改编,更名《穆桂英挂帅》,由河南省洛阳市豫剧团演出。剧本于1956年出版,剧照《穆桂英挂帅》收入《戏曲选》第3卷(1959)。
    剧本描写北宋时,西夏犯境。辞朝隐居的佘太君闻讯,遣曾孙杨文广、曾孙女杨金花去汴京探听。杨文广在校场比武,刀劈兵部尚书王强之子王伦,夺得帅印归来。穆桂英深感朝廷刻薄寡恩,不愿再为它效力。佘太君劝她以抵御西夏侵扰为重,穆桂英乃挂帅出征。改编本删除旧本宣扬的封建伦理观念和感伤情绪,以及杨文广被俘、招亲等情节,集中塑造了穆桂英的英雄形象。《辞印》、《挂帅》两场戏,抒发了穆桂英由感慨杨家历代忠贞而不获朝廷信任,到决定挂帅出征的自豪心情和为国为民的责任感。“老太君她还有当年的勇,穆桂英我就无有了当年的威风?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充满苍劲、悲壮的色彩。此剧被全国不少剧种、剧团移植上演。洛阳市豫剧团演出的《穆桂英挂帅》,由马金凤扮演穆桂英。1958年,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1959年,豫剧《穆桂英挂帅》移植、改编成京剧,由梅兰芳主演。
    1959年,梅兰芳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0周年将此剧作为献礼剧目改编,陆静岩、袁韵宜执笔,郑亦秋导演,李少春、袁世海、李和曾、李金泉、夏永泉、杨秋玲等参加演出。梅兰芳亦以其炉火纯青的表演塑造了他最后一个舞台新形象。
    另外,评剧、河北梆子、越剧等许多剧种都有此剧的移植本。其中,评剧名家筱俊亭和河北梆子名家张惠云的版本广受欢迎。穆桂英也是个“杨门女将”。她是杨宗保的妻子,也就是杨业的孙媳妇。虽然历史上无证据证明穆桂英战场上的功劳,民间却流传了许多故事。
    穆桂英与佘赛花有许多共同点。佘赛花是因为打败了杨业,杨宗保也是穆桂英的手下败将;她们俩人的武功也都比自己丈夫的高。
    穆桂英比佘赛花高出一筹的是战术。许多她的故事都关系到她的战略。佘赛花的战争故事却是寥寥无几。
    杨家将都是豪杰,都会为国家付出一切代价,特别是杨门女将,可说是中国历史上得到最多敬意的女性。
    [编辑本段]主要功绩穆桂英3.穆桂英的主要功绩:抗辽---大破天门阵,痛歼辽国萧太后亲率的侵宋辽军主力,此后辽军再也不敢南侵,辽宋边境再无大战事。
    征西---穆桂英率12寡妇征西,大获全胜,西夏议和臣服平南---广西侬智高叛乱,穆桂英及夫杨宗保挂帅出征,平定南方的叛乱。
    穆桂英战功卓著,被宋朝廷封为浑天侯.[编辑本段]最后人生穆桂英及杨门女将的结局最早系统叙述杨门女将故事的是明代小说《杨家府演义》,全称《新编全像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
    小说中没有说到过穆桂英是几岁死的。《杨家府演义》中,十二寡妇里没有穆桂英。十二寡妇是杨宣娘、满堂春(杨满堂)、邹夫人、孟四嫂、董夫人、周氏女、杨秋菊、耿氏女、马夫人、白夫人、刘八姐、殷九娘。穆桂英在十二寡妇征西前就已经战死了,只是没有细节。不过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残缺不全。例如一方面说杨文广羽化而死,另一方面又在后面几回说杨文广飞回来重新领兵。中间衔接不上的地方很多。穆桂英之死可能就在这一缺失的段落中。
    《杨家府演义》中,杨家将的最终结局是杨怀玉杀死了一心诬害杨门忠良的丞相张茂全家,见几代皇帝因为听信奸臣的谗言。杨家在太宗、真宗、仁宗时期均差点被朝廷抄斩,因此也心灰意冷了,又怕此次杨怀玉杀人杨家会被朝廷抄斩,于是便连夜举家躲入太行山,自耕自食,从此杨家将不再出仕。
    最系统的杨家将传说是各类评书。但这类评书在解放后都经过了“整理”,去除了所谓的“封、资、修、迷信”成分。所以情节有很大的改动。现在的所谓《穆桂英挂帅》、《百岁挂帅》等等杨门女将曲目都是解放后新编的。原本并无这些传说。所谓穆桂英五十上阵,佘太君百岁出征等等都是现代作品。
    在大多数叙述杨门女将的民间故事中都没有提到杨门女将的结局,除了有些故事中曾提到大刀王怀女是在平定侬智高叛乱时被敌人用车轮战,筋疲力尽之后不慎掉入陷马坑,被敌人乱刀砍死。杨门女将中的杨八姐则是在一次平定湖北当地土著叛乱的战斗中阵亡。比较系统的有关杨门女将的结局故事出自甘肃武威地区:大破天门阵之后,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奉命出征西夏。在虎狼峡(今古浪峡)遭到西夏的阻击。英勇的穆桂英,眼看从峡正面夺关难以突破,便举目向峡西山峰望去,只见头顶上紫雾祥云缭绕,古松翠柏依崖托云,那险峻的石峰直插云空,在层峦屏嶂之中,向东横空伸出一个悬崖,便想攀上它去以便观察敌情,可是上崖无路,大队人马难以登攀。穆桂英只好带了两名女将,寻到一条微径山道,紧紧扒着峭壁的光背,弯弯曲曲,从山脚伸到山顶她们便沿山径爬去,不知爬了多少时辰,也不知摔了多少跤爬呀爬呀,呀攀呀,终于爬到那座突兀的悬崖。登高远望,视野顿开。
    穆桂英向峡口瞭望,只见峡口处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西夏的兵马。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一阵密集的冷箭射来。穆桂英等三名女将当场中箭身亡。原来西夏见此崖地势险要,早就在崖西埋伏了一支西夏兵。见穆桂英攀上来观察地形,就下了毒手。
    留守在崖下的其他几名女将见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赶紧一起上来救援。但是悬崖实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杨门功夫最好的女将爬了上去。西夏伏兵见只有几个人上来人就一齐杀出,要抓活的。杨门女将们挥剑跟西夏兵将展开一场厮杀。由于寡不敌众,女将们最后全部牺牲在崖顶。
    穆桂英死后她和其他几位女将的首级被西夏人割去号令。无头尸体则抛到滴泪崖下。后来杨家从另一路进攻的女将杨满堂率领援兵赶来将穆桂英等人的无头尸体收殓安葬。这就是杨家将坟。佘太君闻讯赶来祭奠,追悼亡灵,悲恸而哭,声震山岳,感动了鹰嘴山崖,山神流泪不止,泪滴化作山崖石子沿崖滚下。后来,此崖就被人们叫做“滴泪崖”。现在当地还有滴泪崖,杨家将坟等等古迹。
    穆桂英和其他杨门女将战死的传说甘肃、宁夏各地都有。古浪峡中确有杨门女将坟和滴泪崖,是当地的受保护古迹。滴泪崖在解放后修路用炸药炸掉了大半,所以已经不复原貌了。现在又重新开发吸引游客。
    该《杨门女将战死滴泪崖》的传说最早刊载于《甘肃民间故事》。纸质媒体《古浪风情》、《古浪文史》、2007年4月12日《北方家庭报》亦有刊登。
    旧话本中女将战死的故事并非少见。例如另一位穆桂英之前的女英雄刘金锭在传统评书中除了能征惯战还能呼风唤雨。她扶保宋朝扫平南唐。但是在打败妖道余洪后被余洪的师傅摆下阴魂阵困住,被余洪的师傅用三块金砖活活打死。当时刘金锭已经怀孕。尸体入殓后在棺中百日不腐,最后产下一子。灵魂则转生为穆桂英。
    这段情节在解放前出的话本中都有提到。但是有涉及“棺中产子”、“灵魂转生”等于迷信思想,解放后的大多数版本就完全没有了。只有在东北二人转中还有保留。但是也不是经常演出。所以《杨门女将战死滴泪崖》的传说保留了相当的原貌。
    另外,其他地区也有穆桂英之死的传说。
    金海湖镇大学生村助理团支部参与创建人文景区工作“为了提升金海湖镇旅游景区的创建水平,金海湖镇大学生村助理团支部共同商讨,献谋献策,向各村村民了解历史传说,自行挖掘人文资源,打造人文景观。郭家屯村助理赖炯,向村民了解关于该村天然古洞天门洞的记载和传说,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完成《天门洞旅游景区开发可行性报告》;韩庄村助理张浩整理完成《公主坟》、《穆桂英之死》、《金海湖灵异传说》等资料;黄草洼村助理曹洋整理完成《黄草洼村名起源》等传说;东上营助理程亚琼整理完成《茅山资源》等资料。各种历史传说还在不断征集中,为金海湖旅游景区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这个《穆桂英之死》的传说由韩庄村助理张浩整理完成。鉴于北京地区在宋代属辽国南京道,而《滴泪崖》的传说流传在甘肃武威地区,在宋代属西夏。故很有可能并不相同。
    [编辑本段]有关文学作品关于穆桂英的主要演义、评书和剧目穆桂英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杨门女将也是在中国历史上和民间得到最多敬意的女性。关于她们的演义、评书和剧目不下数百种。主要有:穆桂英全传,杨家将演义,穆桂英下山,穆桂英招亲,杨宗保招亲,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穆桂英征西,十二寡妇征西,穆桂英挂帅(梅兰芳先生的传世经典剧目)等。
    穆桂英挂帅豫剧作品。原名《老征东》或《杨文广夺印》。1954年,经宋词改编,更名《穆桂英挂帅》,由河南省洛阳市豫剧团演出。剧本于1956年出版,剧照《穆桂英挂帅》收入《戏曲选》第3卷(1959)。
    剧本描写北宋时,西夏犯境。辞朝隐居的佘太君闻讯,遣曾孙杨文广、曾孙女杨金花去汴京探听。杨文广在校场比武,刀劈兵部尚书王强之子王伦,夺得帅印归来。穆桂英深感朝廷刻薄寡恩,不愿再为它效力。佘太君劝她以抵御西夏侵扰为重,穆桂英乃挂帅出征。改编本删除旧本宣扬的封建伦理观念和感伤情绪,以及杨文广被俘、招亲等情节,集中塑造了穆桂英的英雄形象。《辞印》、《挂帅》两场戏,抒发了穆桂英由感慨杨家历代忠贞而不获朝廷信任,到决定挂帅出征的自豪心情和为国为民的责任感。“老太君她还有当年的勇,穆桂英我就无有了当年的威风?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充满苍劲、悲壮的色彩。此剧被全国不少剧种、剧团移植上演。洛阳市豫剧团演出的《穆桂英挂帅》,由马金凤扮演穆桂英。1958年,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1959年,豫剧《穆桂英挂帅》移植、改编成京剧,由梅兰芳主演。
    1959年,梅兰芳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0周年将此剧作为献礼剧目改编,陆静岩、袁韵宜执笔,郑亦秋导演,李少春、袁世海、李和曾、李金泉、夏永泉、杨秋玲等参加演出。梅兰芳亦以其炉火纯青的表演塑造了他最后一个舞台新形象。
    另外,评剧、河北梆子、越剧等许多剧种都有此剧的移植本。其中,评剧名家筱俊亭和河北梆子名家张惠云的版本广受欢迎。
    萧绰(953年—1009年),中国辽朝女军事统帅、政治家。小字燕燕,辽朝皇太后,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在民间戏曲中被称为萧太后。辽大臣北府宰相萧思温的第三女。
    早年萧绰自幼便长的聪慧、美丽,而且成熟得很早。有一次,父亲萧思温看他的三个女儿扫地,萧绰扫得最为干净,高兴地说:“这女孩以后一定能成家。”辽景宗继位后,选为贵妃。保宁元年(969年),被册封为皇后。保宁三年(971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后又生3子3女。
    辽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萧绰代理。保宁八年(975年),辽景宗谕史馆学士:“在书写皇后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予’。”这表明萧绰可代皇帝行使职权,辽景宗的许多政绩都有萧绰的功劳。
    摄国政乾亨四年(982年),辽景宗崩,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摄政。时萧绰30岁,圣宗12岁,父萧思温于保宁二年(970年)被害,无嗣,使得萧绰无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绰及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她哭着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怎么办啊?”,耶律斜轸、韩德让回答:“只要信任我们,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于是让耶律斜轸、韩德让参决大政,并把南面军事委派给耶律休哥。后又让韩德让总管宿卫事,保障圣宗母子的安全。韩德让很得萧绰宠信,撤换了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了他们的兵权。靠这样,圣宗和萧绰的地位才稳定下来。统和元年(983年),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
    萧绰幼时曾许配给韩德让,未婚,就被景宗选为妃子。景宗死后,萧绰认为韩德让极有政治才能,决定改嫁韩德让。而当时契丹的风俗也允许如此。她私下对韩德让说:“我曾许配给你,愿谐旧好。而当国的幼主,也就是你的儿子了。”后萧绰派人秘密毒杀韩德让的妻子。韩德让则无所顾忌的出入宫闱,出猎听政,两人都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并排而坐,晚上则睡在一个帐篷里。圣宗也把韩德让视作自己的父亲来侍奉他。
    萧绰治国有方,听到好的建议必定采纳,赏罚分明。为了笼络群臣,她给许多大臣加官进爵、或是绘像于景宗乾陵,使群臣尽其忠而效其力。又为了取得人心,她又作了许多平反工作。例如统和元年十二月,下令凡是结案发落而有冤枉者,可以到御史台上诉。统和二年四月、同年六月从朔日至月底、以及次年六月,萧绰都亲自审诀滞狱。后来她又把以前契丹人和汉人发生纠纷时重责汉人,改为契丹人和汉人同罪同罚,调整两族关系。
    与宋和战统和四年(986年),宋太宗认为辽圣宗年幼而母后摄政,大举北伐,以收复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正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云州朔州,其中西路军中有宋朝名将杨业。萧绰命耶律休哥守幽州,耶律斜轸抵御中路及西路宋军,她自己亲率辽圣宗驻扎驼罗口居中策应。起初宋军取得很大进展,攻陷岐沟关、固安、涿州等地,寰州、朔州、应州等地降宋。而萧绰与辽圣宗支援耶律休哥,大败宋大将曹彬所率的东路军,宋军死伤不计其数。七月,又命耶律斜轸对东路和中路宋军反击。由于东路军惨败,宋的北伐其实已经失败,宋太宗下令全线撤退。在撤退途中,辽军俘宋将杨业,后者不降绝食而死。
    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闰九月,萧绰以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关南地为名,大举伐宋。除了在瀛州遭到抵抗外,辽军势如破竹,十一月就至宋都开封的门户澶渊。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方,而后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御驾亲征,到达澶渊前线,宋军士气大振。辽大将先锋官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在前线察看地形督战时被射中头部,当晚死去。辽军士气受挫,又孤军深入,十分疲惫,加之后方宋军袭击其后路,辽军败局已定。萧绰利用宋真宗急于求和的心态,与宋朝谈判,达成澶渊之盟,平安撤回。
    晚年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萧绰归政于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病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次年,葬乾陵。
    巾帼不输须眉威名远播四方-----辽太后萧绰--辽审密氏萧姓家族辽代萧氏除了述律氏萧姓外,还有一支大家族,即审密氏萧姓。审密氏以汉译萧氏为姓,当始于辽景宗初年、睿智皇后执政时期,睿智皇后萧绰系出自契丹审密集团拔里氏之少父房家族,其父萧思温乃是三朝元老,又辅立景宗,可谓权倾一时。萧太后之威名,远播于汉地。此审密氏萧姓家族不但声势显赫,而且在联姻中不断扩展,形成了相当庞大的家族网络,对辽朝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家族溯源当代学者蔡美彪在《试说辽耶律氏萧氏之由来》一文中指出,辽代契丹族\"耶律\"和\"萧\"这两大姓,并非古老的氏族或胞族的称谓与部落名称,而是在氏族部落解体后,族内互通婚姻的两大集团分别采取的共姓。当阿保机家族推翻了原来遥辇氏八部世选为汗的旧制,建立契丹国之际,以耶律氏取代遥辇氏作为这一集团共同的姓氏,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而对另外一个婚姻集团审密氏的族名并没有改动,仍然沿袭旧称,只是把它新译为\"萧\",就是说原契丹族二通婚集团,遥辇氏八部改用耶律姓氏,审密氏二部的姓氏新译为\"萧\"。审密氏二部指的是拔里、乙室已两部,其中拔里部又分为大父房、少父房两大家族。由于《辽史》比较简略,不仅人物大量漏载,记叙不详,许多人世系不清,乙室已部萧姓家族现已无法考证,拔里部萧姓家族成员也很难收集齐全。
    从《辽史》传记中可以看到:唐古部节度使萧和尚和北院宣徽使萧特末兄弟,以及萧和尚的儿子枢密使萧革,都是\"国舅大父房之后\";此外,天祚帝文妃萧瑟瑟也是国舅大父房之女。道宗惠妃萧坦思是赵王萧别里剌的女儿,知枢密院事萧酬斡和驸马都尉萧霞抹的妹妹,萧酬斡娶越国公主,封兰陵郡王,此家族为\"国舅少父房之后\";圣宗诗友萧劳古、他的儿子兰陵郡王萧朴,以及他的孙子国舅详稳萧铎刺,也是\"国舅少父房之族\";北府宰相萧乙薛,国舅详稳萧双古与他的儿子西南面招讨使萧迭里得,以及牌印郎君萧讹都斡,大将萧排押和他的弟弟萧恒德,也都是\"国舅少父房之后\"。
    北府宰相、魏王萧思温,系出审密氏集团拔里氏的少父房家族。萧思温将侄子萧继先收为养子,萧继先娶齐国公主,拜驸马都尉,因战功卓越被封为北府宰相,他的五世孙女萧夺里懒是天祚帝皇后。萧思温的女儿萧绰,就是鼎鼎大名的萧太后,即辽景宗睿智皇后。圣宗仁德皇后萧菩萨哥,是\"睿智皇后弟隗因之女\",即萧绰弟弟萧隗因的女儿。大将、兰陵郡王萧挞凛,为萧思温的再从侄,其父萧术鲁列,为马群侍中,其子萧懂古,为南京统军使。
    (二)辽太后萧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又出现了一位女性统治者,她在位期间,辽朝进入了历史上统治中原二百年间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在历代军事家的展厅里始终悬挂着一位女军事家的画像,她就是契丹族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巾帼英才--萧绰,我们通常称她为萧太后。
    1.族源和生平萧太后(953~1009),名绰,小名燕燕,是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或谓守尚书令萧守兴)的女儿,萧思温是辽朝的开国宰相萧敌鲁(述律皇后之兄)的侄子,萧思温曾经辅佐太宗、世宗、穆宗、景宗四朝,身肩显要的职位,又有援助景宗称帝的功劳,可谓权倾一时。她的母亲是辽太宗的大女儿吕不古。辽太宗,则是耶律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曾经为辽国获得了由石敬瑭赠送的幽云十六州。萧绰还是述律平皇后(即淳钦皇后)的族孙辈。因为萧氏是契丹的后族,在耶律阿保机时期曾经立下法律:契丹的皇族只能和后族成婚。因此,辽代历史上的皇后大多为萧氏。正是因为萧氏后族与皇室有着这种姻缘关系,所以萧氏在历史上才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其实萧绰本不姓萧,因为辽朝不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比较仰慕中原先进的文化,所以都以在汉族有作为、有影响、有贡献的名臣作为自己的姓氏,萧姓就来自汉朝有名的宰相萧何的姓氏。
    萧绰的姐姐萧胡辇,又称作呼辇,是一个对她影响很大的一个人。萧氏家族的女子中大多都比较的贤惠和温柔的,惟独她的姐姐不一般。她大胆泼辣,能征善战,敢爱敢恨,是个爱憎分明的人。这一点对萧绰对外亲自征战,对内毫不畏惧旧大臣的威胁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萧胡辇是齐王耶律罨撒曷的妻子,自封为齐妃。辽圣宗统和十二年(994)时,她曾经率领着永兴宫军三万大军屯兵驻扎在西鄙驴驹儿河这个地方,管辖着西北路乌古诸部,运用讨抚并用的方法安抚了西域。她还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如果有一个部族发生叛乱,则命令另一个部族征讨,使得他们互相牵制;西夏军队骚扰边境,她又率兵讨伐。领兵镇压鞑靼,使之投降。这使得辽的西部比较安定,为进一步攻打宋朝做了充足的后方准备。后萧韩家奴在上书中说,皇太妃(芾胡辇)出师西域,拓土既远,降附亦多。赵翼也在《廿二史札记》里曾经称赞她道:\"不惟有辟土之功,且有靖边之长策。\"然而不幸的是萧胡辇的丈夫于景宗在位时英年早逝,但这并没有削弱她的意志力,相反她勇敢地追求爱情的举动还是值得那个年代的女子学习的。有一次她在阅马时,看到一个奴隶达览阿钵长得十分英俊,于是不顾自己是太后姐姐的身份和奴隶达览阿钵的身份和地位而毅然决定下嫁于他。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萧绰勇敢的追求与韩德让的感情应该不无某种关系。
    圣宗统和二十四年(1006),她因为谋反被囚禁,最终于圣宗统和二十五年(1007)死去。
    这种家世和环境对造就萧太后的性格和意志及对她以后制订和执行决策自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萧绰从小就聪明伶俐,办事利索,对任何事情都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在一些琐碎的小事上也不例外,这种举动深深赢得了她的父亲萧思温的宠爱。有一次,萧绰的几个姐妹一起干家务活,几个姐妹草草地就收场了,惟独她还在继续仔细地擦,家具收拾得整整齐齐,萧思温常常用赞许的眼光称赞到:\"此女必成大事。\"他从小就认为这个女儿长大了一定会有出息的。而萧绰也没有让父亲失望,在辅佐景宗和儿子圣宗的四十年时间里,她的确为契丹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辉煌伟大的业绩,从此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女中豪杰。
    萧绰童年时正是辽穆宗荒*暴乱的统治时期。辽穆宗,小名述律,是太宗耶律德光的儿子,世宗耶律阮堂的弟弟,他的即位不是按照正常的规律进行的。太宗在\"火神淀之乱\"中被杀死之后,耶律察割想继承皇位,然而酋长们不同意,此时耶律景趁机带兵包围了耶律察割,让他投降。耶律察割此时要挟耶律景诸将的家属,部将耶律敌律劝他说:\"没有你除去了皇帝(耶律阮),寿安王怎能继位呢,以这个作为理由,他或许会免你的罪的。\"耶律察割认为有道理,于是就命令耶律敌律去为他自己说情。结果事与愿违,部将耶律敌律背叛了他,耶律察割被杀死,耶律景成为了皇帝。平定了叛乱之后,耶律景以为高枕无忧了,于是他就更加放纵,饮酒作乐,有时一睡就是一个星期,因此被称为\"睡王\"。此外,他还是一个昏庸无耻,豪奢无度的昏君,整天沉湎于赌博。不止如此,他还残暴地对待奴隶,经常没有理由地惨无人道地杀害他们,其手段之劣,程度之狠是很罕见的。他听了女巫肖古的话,命令下人用人胆做长生不老药,这种情况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抗,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结果,保宁元年(969)二月,辽穆宗在从黑山打猎回来之后,喝得酩汀大醉,又想行凶杀人。此时,下人已经忍无可忍了。结果被旁边的侍卫小哥、花哥还厨师辛古杀死,结束了辽穆宗的荒*无度的统治时期。由于辽穆宗在位时的残暴统治,政治日益的黑暗,兵疲将弱,根本无法应付紧张的政治局势,因此辽朝进入了一个混乱的时期。此时,萧绰的父亲萧思温被世宗耶律阮的次子耶律贤拉拢过来。随后,耶律贤在亲近集团的拥立下在怀州继承帝位,号景宗,改元保宁。
    这时,作为开国功臣的萧思温则权力大增,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臣,还任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不久,辽景宗一方面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感激萧思温的一臂之力,开始与萧家进行联姻。在萧绰十六岁时,她被选为贵妃,从而进入了皇宫。保宁元年(969)五月,又被选为皇后,与景宗总共育有四子三女。此时,萧绰迈进了政治生涯的第一步,而她父亲则因为\"父凭女贵\"而被晋升为魏王,从此以后,萧绰便与政治和军国大事分不开了。
    2.初出茅庐辽景宗是一个政绩不算突出的皇帝,他自幼体弱多病,朝政大事心有余而力不足,常常难以处理。导致他身体虚弱的原因是景宗亲眼目睹了自己的父亲世宗和祖母在一次兵变中被杀死,这就是\"火神淀之乱\"。天禄三年(949),泰宁王察割(太祖的幼弟安端子,世宗的堂叔)觊觎世宗的皇帝位,耶律屋质看穿了他的阴谋并揭穿了他,然而,世宗却并不相信有这种事,还把耶律屋质上奏的表章给察割看,这使得耶律屋质十分被动。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察割的警惕和监视。但世宗麻痹大意,轻易相信察割的话,最终,天禄五年(951)秋,察割和在南京留守的牒腊(述轧)在祥古山火神淀(今河北涿鹿西)杀死世宗和皇后,史称\"火神淀之乱\"。父亲和祖母相继死于兵变,而景宗则侥幸生还下来。虽然如此,由于受到较大的刺激,落下了疾病,久治不愈。到了称帝的时候,仍然常常卧病不起,对朝廷的事感到力不从心,据史书记载:\"及即位,婴风疾,多不视朝。\"这就为萧太后日后的执政提供了客观的政治环境。再加上她不仅在生活上对景宗无微不至的关怀,还帮忙解决了一些朝廷上难以解决的问题,深得景宗的信任和支持。据《契丹国志》卷六说:\"刑赏政事,用兵追讨,皆皇后决之,帝卧床榻间,拱手而已。\"其时,萧绰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女皇\"了。萧绰曾经提出了\"用人不疑、唯才是用\"的主张。摒弃了一些不适合辽朝发展的政策,有效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调动了知识分子和将帅官兵的积极性;她还推行开科举的政策,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是她政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整顿吏治,加强官吏的队伍建设,从而为政治清明作好了铺垫。经济方面,推行积极的调整赋税的政策,减轻百姓的负担,提高了百姓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和兴旺。与辽圣宗修建了中京城,中京城的建立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使得辽宋的使者相互往来交往频繁,两朝的友好关系又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除了以上的几个方面,萧绰还在修订法律和缓和民族矛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经过上述的改革,辽朝逐渐地扭转了在辽穆宗时期社会混乱的统治局面,更加稳固了圣宗时期的统治秩序,百姓生活安定,安居乐业,国力强盛,国库盈余,辽朝可以说此时进入了统治中原以来二百年间的最高峰时期,而这种成就与萧绰的智谋和胆魄息息相关的,她功不可没,这成为了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除了在辽内部成功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之外,萧绰对外统军有方,驰骋战场。和许多皇族的妃子一样,萧绰从小就擅长骑马和射箭,这为以后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纵横于沙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显示出萧绰之所以会成功,与她多方面的才华分不开的。因为巩固一个国家最主要的就是掌握兵权。她还在军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军事力量大为提高,比如,辽乾亨元年(979),她亲自指挥调度的辽军打败宋进攻的幽云地区和对大都的围攻,有效保卫了辽朝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的统治。
    萧绰之所以能够放开手脚来进行改革,还是与景宗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他曾经特批一道上谕:\"谕使馆学士,书皇后言亦称'朕'暨'予',著为定式。\"而对于她的临朝听政,《契丹国志》也有一段记载:\"燕燕皇后,以女主缶朝,国事一决其手。大诛罚、大征讨,藩汉诸臣集众共议,皇后裁决,报之知帝而已。\"可见景宗对萧绰的信任和宠爱。在景宗时期,萧绰就已经掌握政治大权了。
    3.摄政之初辽乾亨四年(982)九月二十四日,辽景宗病逝于大同城西的焦山行宫。此时,年仅十二岁的儿子耶律隆绪继承皇位,是为辽圣宗,次年改元统和。\"母以子贵\",统和元年(983)萧绰则被封为\"承天皇太后\",并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总摄国家大事,从而更好的辅佐辽圣宗的统治。而辽圣宗也得益于母亲的辅佐,才得以开科举考试的制度,整顿吏治,使自己更好地让国家逐步走上正轨。
    这一切看起来好像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的,实则不然。景宗死后,只剩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且不说在辽的外部,宋朝随时可能趁着这个混乱的时期来进攻辽朝,而在内部也不是那么平静的。契丹一些居心叵测的守旧贵族和诸王宗室窥视皇位已久,此时更加蠢蠢欲动。面对这种险峻的内部和外部的形势,萧绰意识到必须采取果断、干脆的方略和措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巩固统治。
    辽圣宗即位之初,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势,为了测验一下人心向背,萧绰有一次在宫廷上面对大臣大哭道:\"我们现在孤儿寡母来守着祖上留下的基业,时刻不敢怠慢,而现在一些皇亲国戚势力强悍,时刻盯着皇位;边境也不安宁,天天发生战争,内忧外患,这可让我们母子怎么办呀?\"此时,一些汉族和契丹族的文官武将纷纷站出来表示尽忠,这其中就包括耶律斜珍、韩德让等一批年轻有为的文武大臣。他们表示:\"我们虽然不是皇族贵胄,如果你信任我们大家,我们一定尽心竭力,辅佐皇上,太后也就不用忧虑了。\"如此,这些契丹和汉族的文官武将都受到了重用,他们都为辽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稳定政局,萧太后已经有条不紊地进行了权力的调整。对一些老的大臣,继续留用他们以便来稳定军心,又重用了一批汉族的知识分子帮助来治理国家,达到契丹和汉族共同治理国家的汉化政策的目的。对韩德让的重用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韩德让是一位有着汉族血统的士人。祖籍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他的父亲韩匡嗣因为擅长医术,医德高尚,深得淳钦皇后的宠信,官拜南京留守,后来又被封为魏王。韩德让性格纯厚,举止沉稳,智略过人,曾经承袭了父亲的职位南京留守。因此他年轻时,才有机会让萧绰曾经许诺嫁给他,但是后来萧绰被选为贵妃而未能实现。当时的萧绰已经与韩德让约定了婚期,这段感情是不会那么容易抹掉的,而与景宗虽然初期婚姻美满,但终因他体弱多病,自己经常独守空房,伴守孤灯。于是在景宗死后,耐不住寂寞的煎熬,她大胆地开始了新的追求。对于这种追求,韩德让作为臣是不敢轻易接受的,况且自己还有结发之妻。这对两人的发展是一个障碍。于是,萧绰设计除掉了韩德让的妻子,史料记载道:\"萧氏与韩私通,遣人缢杀其妻。\"可见她的手段是非常毒辣的。于是两人\"入居帐中,同卧起如夫妻,共案而食\",俨然一对夫妻。这样,韩德让对萧绰和辽室那么忠心耿耿、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就不难理解了。
    此后,韩得让在太后的宠幸之下青云直上,官位逐步上升。统和十七年(1000)他兼南北枢密使、官拜大丞相,总揽辽朝的军政大权,地位之高可想而知。统和十九年(1002),被赐名为德昌,统和二十二年(1005)又被赐契丹姓为耶律,之后又赐为隆运。统和二十三年(1006),萧绰又特许他隶属于皇族,地位在亲王之上。表明了萧绰对他的眷恋和宠爱。
    此外,萧绰还是有自己的政治目的的。除了应对辽朝内部的权利斗争,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契丹民族是少数民族,为了适应不断汉化的趋势,需要一个本身有中原文化素养的并且是汉族血统汉人与萧绰志同道合,来协助她,而韩德让无疑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因为他与萧绰一样主张改革,文武兼备,在他的周围还有许多的汉族文人作为幕僚,这对于更好的团结汉族,进行汉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韩德让也没有让她失望,史料称:\"在统和年间,位兼将相,其克敌制胜,尽贤辅国,功业茂矣。\"可见他在对外战争和内部建设上作出的突出贡献。虽然韩德让地位很高,但是他并没有因此作威作福,飞扬跋扈,而是基本上以国家的利益为重,顾全大局,忠心报国。所以说,萧太后的不朽政绩有韩德让的一份功劳。
    萧绰意识到要巩固政权还要夺取兵权,于是她任命耶律斜轸为南、北院枢密使,重用名将萧挞凛。
    耶律斜轸,字韩隐,六院部人。耶律曷鲁的孙子,世宗、穆宗的族兄弟,景宗的族叔,圣宗同族叔祖,《辽史》上说他\"性明敏,不事生产\",保宁元年(969),宋兵攻打北汉,萧思温推荐他为西南面招讨使,以此来节制西南面的诸军队。保宁八年(976),改为南院大王。统和初年(983),为北院枢密使,守司徒。统和四年(986),因为他攻破女真和宋朝有功劳,被加守为太保。统和十七年(999),跟从着承天皇后南伐,最终死于军中。他不仅参加了宋辽之间的高粱河战役,还参加了宋辽的第二次大战--燕云之战。他统领着御林军并主持朝政,在维护景宗的地位和辽朝的全盛发挥了自己经邦治国的人才作用。任命耶律休哥为南京留守,负责边防军事防御的工作;此外,她还想尽办法隔离诸位大臣,不让他们接触,以杜绝他们联合起来串通谋反,以此稳定了政局。
    萧挞凛,字驼宁。他的父亲萧术鲁列擅长相马。史料记载萧挞凛:\"幼敦厚,有才略,通天文。\"圣宗统和二年(984),挞凛任彰德军的节度使。统和三年(985)奉命征讨女真,获得大胜,俘获大量俘虏,因此受到圣宗的嘉奖。他所在的时代正是北宋和辽对峙的时期,宋太宗大举北伐。统和四年(986),宋将潘美和杨继业率领大军由代州进军攻打辽朝,相继攻下好几个城镇,威风凛凛。时挞凛以诸军副部署的职位,跟从枢密使耶律斜轸领兵抵御。七月,在朔州(今山西朔县)生擒猛将杨继业。两年后,跟随太后南征,在沙堆驿战役中受伤,受到太后的亲自探视。因为这,第二年,他被升为官加右监门卫上将军,检校太师。统和十一年(993),挞凛与东京留守萧恒德去征伐高丽,一直打到蓬山郡(今朝鲜平安北道龟城西南)这个地方,包围了安戎镇,迫使高丽王称臣纳贡。统和十二年(994),他又与皇太妃萧胡辇讨伐西夏,统领军中的军令。归来后,因功加兼任侍中,封兰陵郡王。统和十五年(997)讨伐敌烈背叛的一个部落,征服了阻卜、示降等部落,受到皇帝的嘉奖,为南京统军使。统和二十年(1002),跟从皇帝南下大败宋军于泰州(今河北保定),在望都(今河北)生擒宋朝大将王继忠。两年后,辽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一直包围澶州(今河南濮阳),挞凛被床子弩刺伤而亡。
    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势,开明、智谋、勇敢的萧绰决定推行新政,实行汉族的法律,重用一批汉族的知识分子以便更好的推行汉化政策,推动契丹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但此举却遭到了契丹旧有的官僚贵族的强烈反对,叫嚣着要恢复契丹族的旧制,根本不把孤儿寡母放在眼里,还要求各个旧族轮流坐庄执政,企图发动推翻政权的阴谋叛乱。
    此时的萧绰开始发挥出她的聪明智慧。她利用汉族新贵和契丹贵族之间的矛盾,推行了\"削藩强民,力行新政\"的政策,削弱了契丹贵族的力量,打破了他们企图叛乱的阴谋,并且使辽和汉和睦统一,国势日益加强,国运昌盛。
    除了平息贵族的阴谋之外,部族叛乱也被镇压。为了平叛部族的叛乱,萧绰大胆重用汉族文人,利用汉族的法律来治理国家,显示了她的超强魄力和胆识,这也是契丹族在汉化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后来曾有世人评价她为\"柔肩担江山,裙衩争风流\",表明作为女人在治国方面一点也不比男人差。
    汉化过程中,萧绰不仅自己熟读四书五经的经典著作,还要求圣宗多了解一些汉族统治者是怎样招贤纳谏和关于唐朝兴衰的历史典籍,并且采用了中原的开科考试制度,大大提高了契丹族官吏的文化水平和修养。
    在农业生产方面,虽然萧绰是契丹女子,但对于中原地区的男耕女织生活十分向往。因此,她对于农业的政策也是十分开明的。她知道辽朝地不广,粮食不丰厚,于是积极奖励农耕生产,鼓励开发未开发的荒蛮之地,给予穷苦人家一定的帮助和补助,还不时派出有经验的农学家到农民中传授农业基本知识,并且要求不要因为狩猎和放牧而破坏了百姓的庄稼。这些积极措施大大提高了百姓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她统治的时期,辽朝基本上普及了农业生产,昔日一片荒野的不毛之地开始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朝廷内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般说来,君主制的一大特点就是大臣唯君主马首是瞻,处处小心翼翼、谨慎应对,有的大臣还阿谀奉承,拍马屁。这种现象历朝历代都有,它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不仅会延误一些大事,而且还造成一股不正之风,对于官吏的道德建设是十分不利的。对于这种情况,萧绰也深恶痛绝,因此下大力气杜绝这种风气,积极鼓励臣子说真话,说实话,反对屈从,并且从自身做起。她还把说真话作为衡量百官政绩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来看待,大大改善了官吏的廉政之风。修改法律。契丹族的法律是由耶律阿保机建国之后建立的,当时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特权利益而制订的,在一定阶段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它的刑罚过于严重和残酷,尤其是对汉族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此举是不利于契丹的汉化的,它只能加重民族矛盾。为了更好地进行汉化和处理民族内部的矛盾,萧绰开始逐步对法律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新法的实行,体现了奴隶主和奴隶之间、汉族和契丹族之间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平等权利,虽然这种平等是相对的,但还是有进步意义的。此外,对贵族官僚的违法乱纪也要惩罚,这种改革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当时更定的法令,凡十数事,多合人心,其用刑又能详慎\",表明时人对于改革新法还是比较满意的。
    总结以上的政策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改革都是围绕着\"汉化\"而进行的,因为萧绰的青少年主要在燕京长大的,受到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又有契丹族的魄力和气质,因此,她能够认清时代的发展脉搏,站在时代的前列,才有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改革。
    萧绰对辽国内部和外部是了如指掌的。除了农业不发达外,她还意识到其境内边远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纷纷要求独立,比如女真、党项、鞑靼等。外部有高丽这个很强的民族与辽朝为敌;南部的宋朝时刻都有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为此她制定了安边、抚内、整顿兵马、富国强兵的一系列政策。
    为了麻痹宋朝皇帝,萧绰故意散布谣言,指出东方的高丽才是辽朝的主要敌人,而宋朝是辽的朋友,并故意把军队调到了高丽地区,为她的内部改革和增强国力准备了时间。她任命大将耶律抹只留守东京(今辽阳),加强东京的战备工作。统和三年(985),萧绰下令征伐高丽,这个举动吓坏了高丽国,同时麻痹了宋朝,实在是一箭双雕。但是实际上辽军根本就是按兵不动的。不久以后,萧绰便以地势低洼为由而取消了这次作战动员。
    为了防止宋朝的随时进攻,萧绰主动提出与西夏和好,以此来减轻辽西部的压力,并且还不时与宋通商,规定凡是向辽朝提供粮食、铁器等物资的一概免税,此举意在为辽朝做战争准备。同时,大量从山西和河北一带购进粮食,在自己的大后方(今辽宁北镇)大量铸造兵器和军械等战争器材。萧绰时刻警惕着宋朝的进攻,她的主要的目的不过是在威慑各个小民族的基础上,全力的为进攻宋朝做准备,以便维持她的统治。
    4.巅峰时刻萧绰的军事天才令人叹服,澶渊之战无疑是她军事才能的完整展现。萧绰生长在一个战乱的环境里,当时北宋和辽进行了连年的战争。作为契丹族的女子,她也能征善战,披挂上阵,竟然和男儿一样,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再加上在辅佐景宗的过程中前前后后也参加了不少的战役,从燕云十六州打到金沙滩,在战争中不断得到锻炼,最终成为在政治、军事上精通的政治家。虽然萧绰在朝廷内部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她人生的巅峰时刻主要是在军事上表现出来的,主要表现在两次大的事件上:燕云之战和之后签订的澶渊之盟。
    燕云之战主要是围绕着燕云十六州而引起的。燕云十六州本来是中原王朝的领土,后来由于后唐的驸马石敬瑭为了满足称帝的需要,把它割给了契丹,以此作为支持他称帝的资本。燕云十六州的特点就是物产丰富,经济文化比较发达。还因为它地势比较险要,一直是比较重要的军事战略基地,因此成为了北宋和辽的必争之地。在宋太祖和宋太宗的心目中,只有把燕云十六州夺回来才算完成了统一大业。宋太祖时本想给辽朝一些巨款来赎回,但终究没能完成便死去。宋太宗时,他在辽乾亨元年(979)打败北汉之后,趁着士兵士气大振,再加上当时辽景宗病逝,在统和四年(986)开始了对辽大规模的进攻。北宋分三路进攻辽朝,辽的易州、涿州这些地方的守将都打开城门投降。之后,宋军又一直打到南京城下,宋太宗自己驻扎在南京城南作为本部,分兵遣将,防御东南的辽军,攻击西北。辽的五院详稳奚底、统军使萧讨古和乙室王撒合与宋军在沙河作战,最终以辽军的失利而告终。后来,蓟和顺二个州又投降。战争初期,宋军略微占着优势。虽然辽在南京的守军人数不多,但是留守韩德让率领军民奋力保卫,城将要被攻陷的时候,幸亏耶律休哥和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将五院、六院援军及时的赶到,他们左右夹击宋军,奋勇抗战,最终在高粱河大败宋兵,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而此时宋军的内部发生军事政变,太宗仓促撤军。为了防止辽军的追逐,他最后不得不坐驴车仓惶而逃,这就是高粱河之战,也称围城之役。
    这次失败给宋军一个很大的打击,在太宗心里也留下了很大的阴影。统和四年(986),辽景宗死后,太宗听信谗言,认为现在辽朝政局不稳,孤儿寡母,又开始了对辽的进攻,曾经有人提议要求太宗亲自上阵,但是高粱河战役失败的阴影在他脑中挥之不去,之后他就顺水推舟,任命曹彬、崔彦为东路军统帅进攻高阳关,潘美、杨业为西路军统帅,向东推进。中路由田重进率领,从飞狐来攻击蔚州。此时,萧太后、辽圣宗也亲自赶往督战,辽朝的军队也分三路迎战。萧太后并调回了正在东方征讨女真族的耶律斜轸,命令他率辽西路军抗击宋军的中、西路军的进攻。双方初次交锋后各有胜败。但是到了四月份之后,战争的局势开始逐步向有利于辽朝这一方发展。五月,双方在歧沟关展开决战。宋军由于粮草不足,士气大落,加之天气炎热,所以被耶律休哥牵制得喘不过气来,且萧太后亲自迎战,终能大败曹彬的主力军十万余人,还俘获了号称宋朝无敌手的猛将\"杨无敌\"杨业。后来,杨业绝食而死。由于东路军是主力军,它的溃败直接导致了整个宋军的全线溃败。宋军士气大落,从此,宋朝改变了对辽朝的政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使得宋朝由主动变为被动,而辽朝则更加主动,这为后来\"澶渊之盟\"辽朝大肆向宋朝提出许多不平等条件埋下了祸根。
    地处中原的北宋王朝经过了高梁河战役和歧沟关之战之后,对燕云十六州不报任何幻想了。但野一t2,勃勃的萧太后和儿子辽圣宗正策划着另一场大规模的振兴大辽的讨伐战争,决定与大宋决一雌雄。景德六年(1004),萧绰和儿子辽圣宗打着收复失地的名号来进攻宋朝,以完成它的大事业。辽太后挂帅亲征,率领着二十万大军直冲黄河沿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阳),直*宋朝的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这使得整个北宋陷入了恐慌之中。有的大臣主张求和,有的已经惊恐万分,无从下手,主张迁都来逃避灾难。在这之中,只有宰相寇准孤注一掷,主张宋真宗御驾亲征前往督师,与辽朝决斗。此时,宋朝军民听说皇帝亲自督战,于是军心大涨,人人奋勇争先,参军保卫国土,而当时宋朝还兵强马壮,百姓都支持国家的战斗,宋朝还没有出现没落、灭亡的迹象,只是宋朝的皇帝比较无能、懦弱罢了。而此时的辽朝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大将萧挞凛被射身亡,整个辽军被这种气氛笼罩着,士气大落,给辽的军事和谈判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与宋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以前的战争辽胜多于负,宋朝一直软弱无力,疲于抵抗,所以此时的势均力敌也是暂时的。这时双方进入了对峙的状态。这种情况为双方的和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还由于辽国在成功地挫败了北宋对辽的进攻之后,虽然开始频繁出兵北宋,但却不是想南下统一中原;而北宋经过几次大的失败后,在辽国的步步进*之下,始终处于消极防守、无意反攻的境地。统和十五年(997),宋真宗继承皇位,北宋王朝内外主张妥协的呼声日益高涨,在主和派的影响下,虽然有寇准力主抵抗,但宋真宗仍旧继承了太宗后期的防守政策,从而导致了澶渊之盟的产生。
    宋朝在得知萧绰主动提出\"和谈\"的要求之后,急切希望辽军赶快撤走,所以宋真宗不惜一切代价与辽和谈。
    在签订澶渊之盟之前,宋辽以经有过几次和谈了。但是这种和谈过程却不是那么简单和容易的,宋派出了曹利用与萧绰和韩德让进行谈判,由于辽朝提出了要求割地的无理请求和辽对宋朝派出的使者曹利用的轻视和不尊导致了第一次和谈以失败而告终。后来经过多次的协商,和谈才得以继续进行,最后双方签订了誓书,即\"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辽宋结为兄弟之国;宋朝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两朝退兵,各自守着自己的边界,不越雷池一步,两地人民不得互相侵犯,对方不得收容对方的盗贼逃犯;两朝城池依旧,不得增筑城堡,改移河道;在边境开设互市贸易等,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对双方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萧绰最后一次与真宗督师、寇准力战的战役是她早就策划好的,因为当时辽军士气大落,再打下去势必对辽军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她借着此时宋朝内部要求主和的潮流放弃战争要求和谈,结果也证明了她的正确性,虽然此次协议名义上双方是平等的,但是辽朝却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好处,每年宋要向辽进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两,简直就是不平等条约。可以说,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是萧绰在军事史上的神来之笔,她的军事天才大部分都体现在这场战争上。从此以后,辽宋几十年相安无事,几十年的战争就这样容易的给解决了,双方的农民也有多余的空闲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曾经评价她说:\"宋人(指宋太宗之流)不懂军事,非契丹的敌手。契丹善于使用'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略战术,宋人总不省。宋太宗无能,屡战屡败。\"他作为军事家对萧绰的评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萧绰独特的军事才能。
    萧绰曾经侍奉景宗十三年,景宗死后又辅佐儿子圣宗二十七年。她在位的这几十年,不仅采取了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过程中的一系列的汉化措施,还解决了悬而未决的战争问题。虽然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在她统治时期有过骨肉相残的事情。她的姐姐因拥兵阴谋篡权被关进狱中赐死,党羽被活埋;她的小女延寿奴的丈夫东京留守萧悖野的弟弟萧恒德因为延寿奴被鹿角触死而陪葬;二姐因为想毒害萧太后被杀掉,《契丹国志·景宗萧皇后传》里有记载:太后所居宫殿叫\"文化殿\",\"好华仪而性无检束。\"\"后天性忮忍,阴毒嗜杀,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但作为契丹的一位有作为的女统治者,她的名字将永垂史册。
    -----------------------------------------------------------------------------------------------------------------------------------(未完待续)
新书推荐: 烧不尽(1v1) 掌心痣(兄妹骨科h) 谈过的白人男友们 斯德哥尔摩情人计划 认错男主后我反向渡劫 闪婚后,千亿总裁单手开拖拉机 直播算命:玄学真千金成团宠了 怎么办?我奶她天天想卖我 我在马甲文里抱大腿发疯 天灾:开局一座山,囤货?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