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小说 > 武侠小说 > 尊龙道 > 关于对联、灯谜的资料大全

关于对联、灯谜的资料大全

    如何写对联

    一、什么是对联

    对联俗称对子,它是我国汉文化的一朵奇葩,是汉语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我们一般把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语对偶,音韵平仄对称,内容上相互关联呼应,形式上彼此排比对称的两句话组成的文体,称为对联,我们把上句叫上联,把下句叫下联,上下合称一副对联。由于它的形式独特,语言鲜明,音韵和谐,内容风趣,意义深远,用途广泛,上下关联,一气呵成,具有诗的神韵,再加上优美的书法,显著的张贴,从而成为艺术中的艺术。自产生到现在,雅俗共赏,贫富咸宜,历来为我国各族人民群众和国际友人所喜闻乐见,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不论民族、年龄、贵贱都喜欢玩赏和运用,成为节庆大事、游行集会、婚礼丧祭、居室补壁、装点亭台、抒发激情、寄托理想、传播文化、状物抒志、传神壮威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在艺苑中具有特殊的位置和艺术的魅力。

    二、对联的起源关于对联的起源,说法很多,实际以讲究对称和谐为美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是对联产生和发展的文化根源,在一些古文献中,对句的运用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尚书洪范》中就有“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有作好,尊主之道”等语,《周易》中也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词句。但还不能称之为对联,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登上大雅之堂,则是后来的事。一种说法是,对联由题桃符演变而来,宋代诗人王石石就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桃符就是对联的别称了。起初,人们为了辟邪在桃符上刻的是神荼、郁垒两个神名,后来为了方便就写成对联了。据《蜀祷杌》载后蜀主孟昶于归宋前之岁除日,题桃符于寝门云“新年纳佘床,嘉节号长春”,这是见于史册的最早的一副对联,一般把它称为对联的起源。后来对联的运用日益广泛,逐渐出现了迎春用的春联,婚庆用的喜联,贺寿用的贺联,哀挽用的挽联以及亭台楼阁、风景名胜楹联柱上悬挂的楹联,书斋厅堂悬挂的厅堂联。不论悬挂和张贴都形成了一定的格式,从艺术到形式上也日益成熟了。对联是由对偶句发展而成,说准确些,它是在诗、赋、骈文的创作实践中对偶艺术臻于成熟后的产物。人们自觉地和广泛地运用对偶艺术到诗文创作中,是始于西汉的司马相如等赋家。后来又出现了骈体文,骈文和诗歌中出现了大量书对精工的作品。至此,对联产生的条件完全具备,即从骈文的母体中分娩而出,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对联。

    三.如何写对联

    对仗是对联的基本特征,没有对仗就没有对联。对联创作必须在对仗上下功夫。律诗对仗限于两句之间,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允许重复。骈文对仗扩大到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允许同位虚字相重。对联对仗的严格要求不亚于律诗,而且将长联同边自对的形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1.同类词相对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非常工整。同类词相对是对仗的基本原则。该联“真”,“假”,“有”,“无”,都是高度抽象的哲学名词。“作”,“为”是词意相近动词。“时”和“处”在语法上是副词,在字面上“时”又可理解为“时间”,“处”又可理解为“空间”。“亦”,“还”在字面上是词意相近的副词,在语法上可视为省略了动词“是”。但必须了解其中还有句内自对自重,“真”对“假”,“有”对“无”是反对,而且都重用一次,这才是此联的精华所在。

    在谈到对仗时,人们常常作语法分析,以便说明“词性相同”或语法结构”相同。但是过分强调语法分析,有时也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王力在谈诗词格律说,“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诗词格律》第127页)这对于楹联的对仗也是正确的。楹联是观赏性很强的艺术,所以有时只要求字面相对,即同类词相对,特别要求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有些同类词可供选择的范围较小,如数字,人名,地名,书名,动物名,植物名等等,不要轻易超出范围。特别要指出,只要自对工整,互对不必要求词性相同。

    2.忌合掌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此联为旧时商店通用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达三江“是一个意思,有”合掌“之嫌。七言联一共才14字,其中6个字只能当3个字用,岂不可惜。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报家音“对”传吉语“,”发祥光”对“腾瑞气“虽可强调喜庆或强盛气氛,仍不免有”合掌“之嫌。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到“黄星岩随园偶成云:山如屏立当窗见/路似蛇旋隔竹看。厉樊榭咏崇先寺云:花明正要微阴衬/路转多从隔竹看。二人不谋而合。然黄不如厉者,以如字与似字犯重。竹垞为放翁摘出百余句,后人常以为戒。“(《随园诗话》卷五,二二)这段话说明在诗中对仗要避免同义词相对,用”似“对”如“,虽字形字音不同,但字义相同,亦不可取。这似乎有点苛求,连大诗人也难免的事,我辈怎能不犯?但应该看到,要避免合掌,就要从避免同义词相对做起。

    3.反对为优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这是梁章钜因编辑《沧浪亭志》而获得的集句联,上联系欧阳修句,下联系苏舜钦句,皆沧浪亭本事。此联用了反义词“有”对“无”,“皆有情”对“本无价”,含义是,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近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对比强烈。说“近水遥山”对“清风明月”工整,是指句中自对工整,即“遥山”对“近水”,“明月”对“清风”十分工整,而且“近水”与“遥山”是反对,更有情趣。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又说“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文心雕龙》卷七丽辞第三十五)。“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是说:虽义理不同,而旨趣相合。也就是相反相成,殊途同归。这是对仗的精义。春联“十年宦比梅花冷/一夜春随爆竹来”(《名联谈趣》289条),上联的冷淡,反衬出下联的热闹,也是“反对为优”的好例子。

    4.句中自对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西湖花神庙旧联(《楹联丛话》卷六),由四言六言两句合成。红对翠,燕对莺,雨对风,朝对暮,都是句中叠字自对,而且全联用叠字。由此可见,只要句中自对都是工对,全联一定是工对。

    5.同边自对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这是阮元题杭州府贡院联,由三个四言句加一领字(正/看)组成。贡院是考举人的场所。上联讲考试的季节很美,考试时文思潮涌,下笔千言,个个都有中举的希望。“桂”和“槐”隐含“折桂”和“槐厅”之意,即读书,应试,做官。下联讲考试的地方很美,考完后不管成绩如何,应该放松一下,去西湖赏月,钱塘观潮。用诗一般的语言给考生做政治思想工作,实在高明。此联“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和“西湖月满,东浙潮来”分别都是同边自对,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6.相重相对

    名满天下不曾出户一步

    言满天下不曾出口一字

    此联挂在清代钱湘灵室中,为三峰释硕揆所书。梁章钜称:“《柳南随笔》载:钱湘灵陆灿晚年居虞山,老屋三楹,适当石梅之下,松阴岚翠,如眉临目。先生兀坐其中,拥书万卷,咿唔不辍。过其门者往往驻足觇伺,流连不去,先生咿唔自若也。室中榜一联”如上(《楹联丛话》卷一)。钱陆灿,常熟人,字湘灵,号圆沙,顺治举人。好藏书,教授常州、金陵间,从游甚众。康熙中徐乾学等为耆年会,陆灿年八十四,齿尊名高,会中人皆兄事之。有《调运斋集》。此联应作于清初,从语气看,不像自撰。十言联中重了七字,亦少见。说明顺治康熙年间的楹联仍允许同位相重,现在不会有人再做这种楹联了。对联的基本规律是“重”与“对”,由“相重相对”发展为“自重自对”。

    7.自重自对

    佛言不可说不可说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这是明荆州太守袁箨庵(于令)罢官后,流寓金陵,落魄不得意时所写的门联。《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有“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论语?卫灵公》有“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此联用语,出自经典,但已经改写,故不是集句。妙在庄重中有调侃,不言中有牢骚。上下联各有三字重复一次,可以加强语气。自重自对远比相重相对高明,自然成为楹联的发展方向。

    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之一是:对联表面上无题,实际上有题。对联是张贴、悬挂、书写、铭刻在实体上的,成为室内环境或名胜古迹的组成部分,因此题目不言而喻。《红楼梦》第五回讲,宝玉倦怠,欲睡中觉。当下秦可卿引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看见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后来大家来至秦氏卧房。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宝玉此时便觉眼餳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这两副对联烘托出两种室内环境,两种个人风格。

    对联文意必须切题,也就是说要切人、切物、切时、切景。梁章钜在评论对联时,常常用把切题作为优劣标准之一。

    例1.非孙夫人不可

    思亲泪落吴江冷

    望帝魂归蜀道难

    这是徐文长题孙夫人祠联(《楹联丛话》卷六)。据陈寿《三国志》称:“先主(刘备)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曹操)战于赤壁,大破之。。。。。。琦(刘表长子刘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可见孙权将其妹嫁给刘备是巩固孙刘联盟的需要。此联充分揭示出孙夫人感情上两难的处境。字面上没有孙夫人三个字,但字字都表达了孙夫人的感情,非常感人。

    例2只有武则天合适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衣冠拜冕旒

    这是武后庙集句联(《楹联丛话》卷十二)。上联用白居易《长恨歌》中“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指武则天开始像杨贵妃一样得宠。下联用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九天阊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面旒”,指武则天后来当了女皇。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还算不了皇帝。所以,这副对联在中国历史上只有送给武则天最合适。

    例3虎丘花神庙不同于西湖花神庙

    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梦

    二十四番风信,吹香七里山塘

    这是苏州虎丘花神庙联。虎丘山在苏州西北七里,寒山寺在苏州西十里枫桥。一百八记钟声来自寒山寺。虎丘附近多花农。故云吹香七里山塘。梁章钜评曰:“却移作西湖之花神庙联不得”。

    例4既写花神又写月老

    廿四风吹开红萼,悟蜂媒蝶使,总是因缘,香国无边花有主

    一百年系定赤绳,愿浓李夭桃,都成眷属,情天不老月常圆

    这是魏滋伯题西湖花神月老祠联。上联写花神,下联写月老。梁章钜评曰:“丽语柔词,与题相称”(《楹联三话》卷上)。

    例5弹冠相庆,还是不寒而栗

    相逢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清朝董邦达在北京理发店中写了这副对联,某亲王大为赞赏,从此他的书画闻名京师(《楹联续话》卷四)。这副对联好在既隐喻理发,又隐喻当官。梁沈约《郊居赋》有“或辞禄而反耕,或弹冠而来仕”。弹冠客就是当官者。宋陆游《秋晚登城北门》有“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搔首是无可奈何之状。理了发,当官有望,万事如意,弹冠相庆。同样是一副理发店对联,却使当官者不寒而栗:

    又:磨厉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此联相传为石达开所作,这家理发店在广西贵县,是太平军起义前的联络站。石达开写这副对联目的就是要引起豪杰之士的注意(《古今联话》第32页)。

    上面分三个层次谈楹联作法。平仄是结构层、对仗是文字层,文意是思想层。其实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先讲平仄,再讲对仗,最后讲文意。撰联时刚好相反,首先要立意,跟据内容确定形式,选择相应的最佳结构,然后按照调平仄拟定出句,再按照出句考虑对句。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对仗可反复调整,甚至可以推dao重来,重新选择最佳结构,直到满意为止。在征联情况下,除出句已确定不可更改外,其他也一样。

    四、对联欣赏

    对联欣赏一、

    宋代文豪苏东坡与黄庭坚常在一起饮酒吟诗,纹枰对弈。一次二人松下对弈,恰有子落在棋盘上,东坡心念一动,口占一联曰:“松下围棋,松子偶随棋子落”。山谷一抬头,见对面湖畔有一渔夫在柳下垂钓,遂曰:“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垂”。

    对联欣赏二、

    唐开元十六年,朝廷招试天下神童,年仅7岁的李泌应试。恰遇玄宗观棋兴浓,就命宰相张说以棋作联:“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语毕,李泌即答对:“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聘材,静若得志。”玄宗大喜。张说素有文名,李泌能有此对,确实不同凡响。

    对联欣赏三、

    朱元璋尝与军师刘伯温对弈,雅兴所致,自占一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即对曰: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此事出自野史,未可尽信。民间亦有与此类似一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对联欣赏四、

    据传降清的明大臣洪承畴在谷雨这天与人下棋,随口出一上联:“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同伴恨其失节辱义,续下联曰:“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一语双关,深藏讽意。

    对联欣赏五、

    清代左宗棠率兵征西,有人借用棋子作半联云:“大帅用兵,士卒效命,车辚辚,马萧萧,气象巍巍,祝此去,一炮成功,方不愧出将入相。”时值八国联军入侵,西太后走热河,向联军乞和,有人嵌入牌九名作下联:“至尊在野,长短休论,文泄泄,武沐沐,议和迭迭,到后来,万人失望,直落得抢天呼地。”以牌九名对象棋子不仅切对,而且融史实于联,集民愤于句,构思巧妙,可谓天设地造。

    对联欣赏六、

    南京莫愁湖胜棋楼联也是著名的棋联。明太祖朱元璋和大臣徐达到莫愁湖下棋,以此湖为赌注,朱输棋后就把莫愁湖赐给了徐,并于明初在此建一楼,取名“胜棋楼”。楼前题联:“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秋业;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附:名联赏析

    1.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楹联丛话》卷六)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楹联丛话》卷六)云: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苏文洋《古今联话》第139页)云: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用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可以说明,相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表达绝然不同的思想情趣。

    2.重九节塞上称觞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的万松岭行宫新联(《楹联丛话》卷二)。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乾隆55年(1790年)重阳节前,乾隆从热河木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不是文字游戏,虽是奉承之作,可谓对联极品。

    3.今年季子不回家

    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

    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名联趣谈》284)。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王君实先生在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此联在结构上由两个三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构成,读起来,节律感很强,用二元序列表示为:110,110,1100011/001,001,0011100可以看出:三言句式重复一次,而且与七言句式的前三位相重,因此,在结构上,三言句式只是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复。这是我们上面没有提到的最佳结构。此联在用典上也非常讲究,上联用《冯諼客孟尝君》的故事,下联用《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故事,都出自《战国策》。读这副对联等于重温了两篇名著。

    4.东墙倒西墙倒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楹联丛话》卷一)。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总是道貌岸然。此联很有人情味,很幽默。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居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上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这是最早的用韵联,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

    长歌粗短歌疏诗平平聊自娱

    梁章钜也写过一副用韵联如上(《楹联丛话》卷十二)。此联挂在"藤花吟馆",记录了他在58岁引疾归里后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评价,对联用韵,并非必要,但用了韵,读起来更入调。十年后他又将此联作了修改: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此联挂在浦城的"草堂",时年68岁(《楹联续话》卷二)。将两联比较,可以了解梁章钜在诗艺方面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新相识旧相识春xiao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此联是何淡如(1820-?)为佛山"*赛会"写的对联(《名联谈趣》54条)。写出了民间欢乐的元宵节情景:灯月交辉,游人如织,多么美好的春夜!

    用韵后加强了欢快浪漫的气氛。

    5.酒狂称圣草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

    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这是梁章钜为江苏常熟草圣祠写的对联(《楹联续话》卷一)。唐张旭曾为常熟县尉,善草书,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世称"草圣"。此联将张旭的书酒风格写活了。如见其人,如观其字。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蟠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流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这是清代诗人顾复初为成都杜甫草堂写的对联(《古今联话》第148页)。杜甫是"诗圣",风格与"草圣"不同,而且草堂不是祠庙。此联从时代着眼,

    上联以感叹口气说,几千年来能有几个杜甫这样的诗人。下联说,即使像这样的诗人在当时也并不得意,但他的精神财富是流传下来了。

    6.萍水因缘成一梦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因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这是小凤仙挽蔡锷联(《古今联话》第202页)。此联情词并茂,款款道来,儿女情长而不减英雄本色。论者以为非小凤仙所作,究竟出自何人手笔尚待考证。燕支即燕脂,与鹏翼相对。因缘比姻缘意义更广。

    名既大谤亦随焉学术之争犹有待千秋定论

    健则行倦则睡耳哲人屦萎究难消一代沉哀

    这是梁寒操挽胡适联(《名联谈趣》390条)。上联说,胡适是大名人,也是最有争议之人,但在学术问题上不必"盖棺定论"。下联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浮生若梦,人人都有一死,但对他的去世难免使一代人感到悲哀。此联持论公允,语气老成,不颂而自扬,不悲而更哀。是耐人寻味的挽联精品。

    哥了了无言潦草文章拼命酒

    子归归不得落花风雨葬魂诗

    这是太仓吴养涵先生挽胡粹士联。钱钟书先生在《槐聚诗存》中有一诗题为《乡人某属题哭儿记,儿从军没缅甸,其家未得耗,叩诸乩,神降书盘曰,归去来兮,胡不归》。"乡人某"即胡粹士(1888-1946)。胡太仓沙溪人,1931年赴美留学,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任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教授兼图书馆馆长。抗战期间爱子敬侃殉职缅甸,因作《哭儿记》以文志痛,借酒浇愁。吴曾任太仓图书馆馆长,系知名学者,与胡知交。上联说"老兄无声无息地走了,留下的是《哭儿记》和拼命喝酒的悲痛形象",下联说"令郎想回也回不来了,只有让春天的落花在风雨中把您的诗魂埋葬。"此联巧妙地用"哥了"谐音爱发鸣声的"知了"与无言形成强烈对比,用"子归"谐音思乡以至啼血的杜鹃鸟"子规",而且用了叠字,如闻呜咽之声。对仗工丽,含义深切,悲痛之情用艺术手段表达得淋漓尽致,堪称挽联精品。此联由书法家胡绳祁先生凭五十年前记忆提供,难能可贵,否则将淹没无闻矣。

    7.衔远山吞长江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这是伊秉绶所作扬州平山堂集句联。上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和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句,下联集王禹偁《黄冈竹楼记》中句,天然浑成(《古今联话》第128页)。读一副好的名胜集句联,不仅卧游胜地,而且重温名著,一举两得,其乐无穷。

    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

    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这是郭沫若题丽江得月楼联(王存信王仁清《中国名胜古迹对联选注》第471页)。此联写得月楼的山水环境,令人神往。联家需要有诗人的想象力才能化优美为神奇。

    8.沧海日赤城霞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匡庐瀑布合宇宙奇观

    绘我斋壁

    青莲诗摩诘画右军书左氏传南华经马迁史薛涛笺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吾山庄

    这是明李东阳题书斋联(《名联谈趣》589条)。此联与众不同的是大量使用三言句式,以最简练的文字,网罗宇宙奇观,古今绝艺,绘我斋壁,置吾山庄。这确是联坛奇观,联家绝艺。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岳阳楼联苏164

    这是清何绍基题岳阳楼联(《名胜鉴赏词典》第109页)。杜少陵五言绝唱是指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范希文两字关情是指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乐"两字。滕子京百废俱兴是指王勃《滕王阁序》"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吕纯阳即吕洞宾,曾三过岳阳楼。上联写岳阳楼人文,下联写洞庭湖水势。悠悠历史,浩浩江水,不胜感慨。

    9.过到六旬犹少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

    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祗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

    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以多

    这是清郑板桥六十自寿联(《楹联丛话》卷十二)。此联虽系述怀言志,却写得生动活泼,其中有养生之道,经验之谈,显示了郑板桥的个人风格。

    10.五百里滇池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世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云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睡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祗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是孙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楹联丛话》卷七)。此联已传诵海内,成为不朽之作。其结构特点是反复运用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以三组同边自对为中心,在不同位置上添加不同数量的领衬字,联文顾盼多姿,声调连绵一气

    中国目前最早的对联

    我们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其渊源是博大精深的。就对联这门既高雅又通俗的学问来说,也是这样。古代的圣贤豪杰,以至皇帝老子,莫不至爱为之。今天喜爱的人也为数特多。每逢过年、结婚、祝寿、丧葬等红白喜事,人们都喜欢写对联、贴对联。许多名山胜地风景区的楼、台、亭、阁,更少不了对联。正因为有人喜爱对联,所以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对联作品,一经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就会成为洋洋大观,鸿篇巨制。湖北省楹联学会以陈东成、闻楚卿为首的一班人,历尽十年,饱尝甘苦而编纂的《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就是一部颇具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实用价值的联书。

    过去楹联界都说中国最早的对联,是后蜀主孟昶(919—965)的那一副春联:“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现在的楹联史就不能这么说了。

    其一,从现在起,这种说法已被《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收集的唐人对联的事实突破了。《黄梅分卷》、《咸宁分卷》、《黄冈分卷》、《京山分卷》、《蔡甸分卷》均有突破,其中《江夏分卷》突破5例。而时间最早的一例,即是《江夏分卷》里的《江夏王(李)道宗题寺门》联:

    深山窈窕,水流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

    远树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偕骚客搜奇。

    为了让众多的联友了解情况,弄清事实真相,笔者先后三顾湖北省图书馆,见到了这一珍贵对联的庐山真面目。该联在省图书馆特藏部是这样被珍藏的:“类号”:史地593;“书名”:《灵泉志》,共3册;“备注”:抄件。请注意,是孤本“抄件”,有史料可查。

    其二,历史辞书载:李道宗(公元600—653年)唐初大臣,字承范,唐高祖李渊的侄儿子,也就是秦王李世民的叔伯兄弟。唐太宗即位后,与李靖等攻*,俘颉利可汗,有战功,先擢升刑部尚书,继迁任礼部尚书,后封为“江夏王”,并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后于高宗永徽年间,为长孙无忌所诬,流放象州(今广西象州东北),途中病死。

    其三,据甘方武考证:“所有这些,《武昌府志》、《江夏(武昌)县志》都有较详细记载。李道宗并在灵泉山建有‘紫萼园’,‘隐居数年’。现今‘昭园’东侧尚有其墓。”笔者为此两次前往当今楚天名胜龙泉山。在风景区管理处段先龙陪同下,找到了李道宗墓地。

    春联常识浅说

    赠送春联,是一雅坛.快己悦人,当兴盛也.而其要领当握,偶冒昧一吐略知,实为挚情于坛,望指教.

    贴春联是春节的主要风俗之一。它可以给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是我国老百姓十分喜爱的春节活动之一,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文学色彩的娱乐活动。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上书写联语,其后改书于纸,演变成为后来的春联

    春联是对联中的一种,平时贴于门上叫门联,贴于柱子上叫楹联,贴于室内的叫堂联,以及名胜古迹、神庙奇观、高山石壁等随处可见的殿堂联、山水联、亭台联等。

    对联的基本要求是符合联律,“词性相当字相等,博采众长求新颖,对联末字仄对平。平仄协调两分明”。词性相当又称词性相对,是指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词,其词性要相同;求新颖是说对联要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时代气息,尤其是春联,切忌老生常读,陈词滥调;至于对联平仄则是从音调上加以区分的,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古入声字亦属仄声。平仄协调有两点:一是上下联对应的字词,一般要求逐字、逐词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但此要求并非绝对,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二是上联末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末字必须是平声,这一点却不能通融。

    结合范例来说.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要求如下: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组要相同。上下联词性要相同。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上下联句法要一致。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字一顿叫“单音步”。双音步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仄-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平-仄平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话说回来,论坛之乐在于开心.娱乐之作,为博一快,自是无须拘泥了.

    对联规则;基本篇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数字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

    对联规则;平仄篇

    一声二声我说平,(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

    三声四声他言仄。(指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

    上句我用仄作尾,

    下联他以平来结。

    三平尾,三仄尾,(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

    对联忌讳不可要。

    一三五位可不论,(一三五,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奇数的字)

    二四六字巧分明。(二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

    一三五,

    天下汉字任我用。

    二四六,

    他说平来我说仄,

    他说仄来我说平。

    细敲平仄费心机,

    朗朗上口成好联。

    对联规则;机关篇

    偏旁部首设陷阱,(落英上联:木椟竹简绢丝纸,青丝华发写青史)

    同音同字当机关。(落英下联:夜阑珊,意阑珊,倚栏望月沐山岚)

    巧拆汉字埋地雷,(彩衣上联:水干无有汗,遇日则更旱)

    玻璃人名做炸弹。(华鹏下联:王义夫又登金台)

    灯谜基础知识

    如何猜灯谜

    猜灯谜尽管人人喜爱,但不一定人人会猜,更不能轻而易举猜中谜底。猜灯谜要驾轻就熟,一矢中的,就得要掌握灯谜的基本知识和破谜的巧妙技能。除此以外,还须通过不断的猜谜实践,广阅博记,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取得经验,逐步摸索谜面通向谜底的必由之路,由简入繁,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进入灯谜艺术的美丽宫殿。

    一条完整的谜,必须具备“谜面”、“谜目”、“谜底”三个主要部分。有少数灯谜,同时还附有“谜格”、“加注”;有些灯谜只有谜面,不标谜目或只标谜目不设谜面等等,这些特殊的灯谜,要用特殊的方法去猜。下面把灯谜基本的组成部份作一解析。

    谜面谜面是灯谜的面目、颜容,它包含着灯谜艺术的全部内容、涵义,犹如文章的题目,征对的上联,象棋的布局,“迷宫”的图案一样,叫你要开动脑筋,用最快的速度,作出准确的答案。

    谜目在谜面和谜底中间往往用一个括号,标明“打xxx一”或“猜xx二”,这就称之为“谜目”。谜目是谜底的属性和归类,是谜面和谜底的媒介及纽带。它好比解题的提示和游览的导图,给人以启迪、诱导,帮助寻找通向谜底的捷径。因此,谜目宜细不宜粗,宜狭不宜宽,宜明不宜暗,宜通俗不宜晦涩。

    谜底谜底也是根据谜面、谜目从两个已知条件下求出的“未知数”,这就是一条完整猜谜的全过程。谜底就是题目的答案,猜中了才是正确的答案,猜不中除一谜几底外,说明答非所问,还须在“准确”两字上下功夫。

    谜体的浅释灯谜有各种体裁,称之为“谜体”。谜体是指灯谜内涵组合的类型和结构,俗称“法门”或“谜法”。谜体是从灯谜制作实践中产生,通过实践再归纳起来的,运用它可以概括地找出灯谜中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以便于人们理解、分析、推敲和运用。每则灯谜必有一定的谜体即技巧的范围。这种灯谜不同于“谜格”、“谜目”注明在谜条上,全靠猜者去摸索。所以,在学习、了解、分析灯谜时,首先应剖析谜体,只有掌握了它,熟悉了它,才能懂得各种类型的灯谜技巧和猜制方法。

    离合体及其表现方法

    灯谜的离合体又称“增损体”、“拆字体”。它是通过利用汉字的笔划、结构进行增补、减损、分离、合拼、转动、变字等方法组合而成谜底。它有时像做数学题,先减后加,先加后减;有时似巧玩“益智图”,七拼八凑,变化万千;有时如画家调色,七色混和,五彩缤纷;有时若化学配方,酸碱中和,性能稳定;有时“雪中送炭”,有时“锦上添花”。离合体的主要手法是“字”,字谜为“万谜之源”,因此善于运用离合体方法制谜的人,往往谜路宽广、风格独特。旧谜中有一则绝妙佳作:明月半露云脚下,残花并落马蹄前(猜字)谜底:熊。谜面诗意自然,平仄合韵,对仗工稳,谜底拆字清晰,前后呼应,无一闲字可剔,实是不可多得之佳作。离合体,制谜和猜谜方法千变万化,俗称“谜法”,如果大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二十种方法。

    1.增补法就是把汉字的笔划或结构,通过谜面文字的增补,另外拼成谜底。如“掺进两粒丸,制成两颗丹”猜“册”字,把“册”字加进两点(、比作“丸”),即成两个“丹”字;又如“各有风格”猜“枫”字;“是有提高”打“搞”字。前者“枫”添“各”字成风格两字;后者“搞”加“是”成“提高”两字。拼字清晰、合乎情理。

    2.减损法就是把汉字的笔划或结构,通过谜面文义的减损,另外组合谜底。如“一落千丈”猜“仗”字,“千丈”两字并列落去了“一”,就成了“仗”字;又如“讲话要短一些,再短一些”猜“訾”字,两句并起来即“些”字减去“二”字成了“此”,讲话则扣“言”,“言”和“此”即拼成“訾”。

    3.离合法就是把汉字的笔划或结构加以分离或增添,另成谜底。如“劈岩移山,筑田植柳’:猜水果名“石榴”为先离后合。又如“掌握气温、节约用水”猜“氲”字为先合后离。再如“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猜“省”字,“自”和“小”拼在一起是“省”,“目”前“少”字相联也是“省”,两次离合,两种拆法,贵在谜面两句意义关联,殊不多得;还有一则谜:“六一下加四,除八进一十”猜“章”字,先以“六一”合成“立”,下面加四而去其中间的“八”为“口”,最后再进“一”与“十”字才拼成谜底,此谜为多次离合,谜法较为特殊。

    4.参差法利用汉字的笔划位置变更,毋需增损,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参差之目的。如“大小参差”猜“灯”字,以“大”字一划放在“小”字之顶,“小”字两点置于“大”字左右,成“火”“丁”逐拼成“灯”字。又如“枯苗移植草木动”,猜影片《苦果》,用同样的方法,将“枯苗”两字的草字头、木字旁换一下,“苦果”两字跃然纸上。

    5.移位法依照谜面文字的修饰关系,再移动汉字笔划位置成谜底。如“一举而成”猜“血”字,将“血”字底下一划举到顶上后,“而”字即写成。又如“明天”猜川剧名“《易胆大》”,将“明天”两字笔划更易一下,即成“胆大”两字。移位法与参差法不同处在:前者只将笔划作自我调整,后者一定要将笔划相互参差补位。

    6.倒影法利用文字的结构或单字,通过反侧幅射,象池中倒影、镜中反形联想谜底。如“湖中显倒影”猜“潮”字,“湖”字中间有个“古”字,古字倒影入水显影,不就成了“潮”字吗?文如“镜中人”猜“入”字,将人字照在镜中,就反射出“入”字来。

    7.转运法将文字作一定规则的转动,有时是局部,有时是全部;有时是转动90°,有时要转动半周。如“转业到厂”猜“严”字,其上半部分就是“业”字转了个身。又如“妇女解放翻了身”猜“山”字,先将“妇”字去女字偏旁,再朝上90°转身便成“山”。再如“倒数第一”猜“由”字,把谜底倒悬,成为“甲”字,甲即第一,丝丝入扣。

    8.借笔法将汉字的笔划、结构,采取多次重复借笔,达到“回互其辞”的目的。北宋王安石曾拟一谜:“一月共有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猜一字,谜底“用”。此谜分成三段:第一段把它中间剖成两个“月”,第二段将它上下劈成“田、川”两字,第三段再把它分成六个“口”,底下两“口”因缺两笔而未“团圆”,想象十分丰富!又如:“一张四方表格,两条直线向上,六个口径相连,三日两头超额”猜一字,谜底“曲”。“曲”字以一个方框纵横似表格,两条直线超出,中间六个“口”径,三个“日”关联借笔。这种谜,猜者易,作者难,一般以“长面扣短底”。

    9.半联法亦称“一半儿”谜,采用汉字各撷取一半部分,而后拼成谜底,谜面大多带有“半”字。如“半价出售”猜“催”字,取“价出售”三字之各半组合。又如“半放红梅”猜“繁”字,将“放红梅”三字各取一半拼成。这种谜类在择面自然浑成,不可硬凑。再如“半推半就”为谜面,它既可猜“掠”,又可猜“扰”,犯了一谜多底病,就不足取了。

    10.残缺法顾名思义是通过谜面文字残缺组合成谜底。它残缺的部位任谜意而定,残缺笔划有多有少,或一笔,或半截,或残边,或缺角,灵活运用。如“残花片片有余香”猜“民”字,残去两个“花”的大部分取两“匕”,“香”字仅取最后的“日”,掇配成“昆”字。又如“残月临窗前”猜“穹”字;“残秋有余辉”猜“棂”字。前者将“月”残成“弓”形与“窗”前“穴”组合;后者“秋”“日”两字各残一笔,巧拼“棂”字。还有一谜:“身残心不残”将“身”残去半截,与“心”组合成一“息”字,立意新,谜法不落俗套,亦见其佳。

    残缺法与半联法不同处在于:前者汉字可以任意将字形破损残缺,后者则取汉字的自然结构一半或部分组合。

    11.方位法文字笔划有左右上下,内外边角之分,谜面上指出方位,撷取部分集成谜底。如“善始善终,一心到底”猜“总”字,它告诉猜者要取“善”字的开头和末尾,再将“心”放在底下,不是成“总”字吗?又如“孔雀东南飞”猜“孙”字,谜底根据地图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位,将“孔”去其东(右)、“雀”失其下(南),“孙”字即成。这种谜贵在谜面通顺,技巧自然,撷取部分无斧凿痕迹。

    12.盈亏法取文字的笔划,或此多一笔,彼少一笔;谜底作巧妙的调整,谜面含义以顺理成章为妥。旧谜中有一则:“多少工夫织得成”猜《聊斋》篇目,谜底“王大”,以“工”盈一笔,“夫”亏一笔,妙在“织得成”关联谜底。还有“多少心血得一言”猜“谧”字,以“心”多一撇,“血”字少一撇,然后与“言”字偏旁组合。再如“心有余而力不足”猜“忍”字,“心”多了一点、“力”少了头上半截,面为成语,佳构天然。

    盈亏法与移位法不同处在于:盈亏法主要以笔划盈亏,有时不一定要相同笔顺;移位法大多以部首、结构移位,限定要相同的笔顺。

    13.叠字法谜面运用叠字(词)形式,结合数字演算方法扣切谜底,如“大大小小”猜战国人名“秦开”。“秦”拆开后成“二大二小”四字扣面。又如“林木森森”猜“杂”字,将谜面“木”计算一下,乃“九木”也。叠字谜应注意谜面的含义通顺,不可生拼硬凑。

    14.推理法运用逻辑推理办法,道出因果关系,增损文字笔划、结构得谜底。旧谜中有则佳作:“春雨连绵妻独宿”猜“一”字,此谜以“春”字入手,有雨则去“日”,妻独宿暗示“夫”出门,春字去其“日、夫”两字仅存“一”。又如“春雨潇潇报平安”猜“泰”字,先以春字有“雨”则多“水”,“太阳”(日)自然落去,拼成“泰”字后含义“平安”,推理准确,因果斐然,妙趣横生。

    15.问答法谜面提出一个问题,要猜者在谜底中以拼字形式作答案。如“三乘七是多少?”猜“基”,谜底拆成“共二十一”。又如“100x80=?”猜“秀”字,谜底解作“乃八千”即可。再如“怎样写好字”猜“孥”字,谜面浑成,必须先领悟读成:如何写成“好”字呢?谜底回答:“女”又添一“子”即成。这种谜,一问一答,珠联璧合,谜底时有口头回答的关联词,上述的“共”、“乃”、“又”即是,否则就不是问答法。

    16.抵销法以谜面的文字含义前后作自我单字抵销,另成谜底。如“大燕小燕*”猜“尖”字,先以“大燕小燕”写好后,再抹去两个“燕”,仅存“大小”拼成“尖”。又如“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猜“罗”字;“凤凰台上凤凰游”猜数学名词“相似三角形”。此两谜,较前一条深奥些。前一条取“多劳多得”四字,少去“劳、得”剩“多多”,转义扣“四夕”成“罗”;后一条则“凤凰台上”四字出去了“凤凰”为“台上”两字,台字上端的“厶”紧切“相似三角形”,且谜面为唐朝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首句,匠心独运。

    17.一字反义法谜面一字,谜底也为一字,但谜底的单开字能拆后以反面意思烘托谜面。如“武”猜“斐”字(非文);“黑”猜“皈”字(反白);“静”猜“躁”字(止噪)等等。

    18.异形拆拼法在拆字谜里有一种特殊的拆拼方法,即不照汉字的笔顺,上下左右另拼文字组合谜底。如“遇有横道线,须断续鸣号”猜“鹗”字,将鹗字作结构不规范拆成“一鸣号”三字,“一”扣横道线,“鸣号”两字断而又结,细看一下笔划不差半点。又如“竹丛隐处叶尖藏”猜“噬”,谜底按笔顺乃“口竹巫”三个组合,通过异形拆拼要成为“竹丛叮”方可吻合谜面。此外还有如“丹心一点血凝成”猜“盘”字;“定与人人总相关”猜“笑”字等,谜中的“血”、“关”就是利用这种方法另辟了蹊径。

    19.拆字提义法先以字形拆拼,再提取文字含义,妙在上下呼应,天然巧合。这种谜谜面不管是一句或两句,猜时需正确剖析它存在“拆字”与“提义”两个部分。如“一心依赖实为情”猜“懒”字,一个“心”旁,依附“赖”成“懒”字,懒乃情字义也,谜面七字含义合理。又如“虽然胜了又胜,但须慎之又慎”猜“兢”字,“胜了又胜”扣两个“克”,“兢”义为谨慎小心,上下一气呵成。另如“灯谜设格,望而生畏”猜“唬”字;“赛后双领先,一片颂扬声”猜“赞”字等谜,并佳皆妙。

    20.综合法离合体谜的法门颇多,上述仅分述了谜的单纯方法,但往往在实标猜谜过程中,一则谜含几种谜法相兼拟成。这种谜不但谜法上综合而成,而且谜体之间互相渗透,谜界统称为综合法。举例如下。

    善始善终一片心,一心只图翻个身。(猜字)谜底:总

    种草植树大变样(猜字)谜底:奈

    诸君来猜谜,不要多言不要走,且站在旁边,对着细想(猜字)谜底:粗

    调查以后见曲直(猜三国人名)谜底:曹植

    上述第一条包含“方位”、“增补”、“转动”;第二条包含“增补”、“移位”;第三条包含“增补”、“减损”、“推理”;第四条包含“移位、增补”。

    象形体及其表现手法

    灯谜的象形体,是利用文字(也可用外文字母或各种符号)的笔划、结构进行刻划、比喻、夸张后,使文字的全部或一部分变成简炼的图画或形象扣合谜底。如果说画面设谜是“画谜”的话,那末,谜底隐画就是象形体谜。

    象形体谜不是古代的象形文字,更不是现代的组字画,而是制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广泛联想,利用文字的笔划下,达到“以字变画,以文代图”的目的。古今谜家经过不断实践、总结,摸索了象形体谜的种种表现方法,简述如下:

    1.“、”(点)的比喻和运用

    (1)比作星星如“星临万户动”猜“房”字;“一勾斜月带三星”猜“心”字;“天上星星总相聚”猜“关”字等。

    (2)比作圆球如“三人踢球,一人卧倒”猜“似”字;“球碰横梁”猜“门”字;“曲棍球”猜“之”字等。

    (3)比作药丸如“掺进两粒丸,制成两颗丹”猜“册”字;“人参再造丸”猜“火”字等。

    (4)比作斑痕。如“白玉无暇”猜“皇”字;“消除疵斑再出厂”猜“此”字等。

    (5)比作泪珠如“提起从前泪痕在”猜“箭”字;“儿女相逢泪双行”猜“姚”字。前谜左右两点几比喻泪痕,后谜左右四点似两串泪珠。

    (6)比作雨点如“山道弯弯雨点来”猜“函”字;“风丝雨点”猜“飞”字等。

    (7)比作豆子、蝌蚪如“两颗豆子埋地下,一颗种子发了芽”猜“六”字;“四条小蝌蚪,两条向上游,两条朝下浮,要找书中有”猜标点符号“”(引号)等。

    “点”在象形体谜里使用很广泛,除了上述比喻外,它还可比作小鸟、小虫、瓜果、珠玉、事物……。只要善于思索,把“点子”用活,还可创造不少的新路来。

    2.一(横)︱(直)丿(撇)的比喻和运用

    (1)“一”可比作钢丝索“双人走钢丝”,可比作道路,“狭路相逢”,可比作板凳,“两人合坐一张凳”均猜“丛”字。三谜异面同底,比喻形象不一。

    (2)“︱”可比作直道“高路入云端”猜“去”字;可比作一枝笔:“投笔从戎”猜“戒”字;可比作箭:“一箭射入双环心”猜“患”字等。

    (3)“/”可比作尖针“一针见血”猜“皿”字;亦可比作箭:“亿”猜京剧名“一箭仇”;可比作鞭子:“夺过鞭子揍敌人”猜“做”字。如果将“/”类聚起来,可比作雨丝:“雨丝斜刺苗楼空”猜“形”字;可比喻刀刃:“三刀刻成一颗印”猜“彰”字;可比作柳絮:“东风拂柳絮,阳光照首都”猜“影”字等。

    3.“し’、“」”、“乙”(钩)的比喻和运用

    (1)“し”可比作月牙“三潭印月”猜“心”字;“二泉映月”猜“沁”字。“心”可比作舟船:“心”猜影片名二《一叶小舟》、《星星星》;“远树两行山侧立,轻舟一叶水平流”猜“慧”字。

    (2)“」”可比作鱼钩垂钓“江边垂钓钩”猜“汀”字;“情急无心垂钓钩”猜“静”字等。

    (3)“乙”可比作浮鹅“游鹅遮半荷”猜“艺”字;可比作轻燕:“旱”猜影片名《乳燕飞》;“燕子依人”猜“亿”字;“燕随双雏舞”猜“飞”字等。

    4.文字的其他结构一般比喻和运用

    (1)“x”的运用可作符号“错”(不对)应用:“走错了,一直去”猜三国人名“赵云”;“人难免有点错误”猜“仪”字;“一错再错,铸成大错”猜“爽”字。

    可作数学中“乘”法符号使用:“十八乘六”猜“校”字;“有机可乘”猜“枫”;“乘改革之风”猜“几”字。可作数学“未知数”(x)和英文字母调运用:“里外都是未知数”猜“风”字;“大于4x”猜“爽”字;“爱克司光机”猜“枫”字。

    (2)“人”字的运用古今谜书里将“人”比喻雁阵居多,因雁群在空中飞行、常把队伍排为“人”形。如“雁阵三行、时斜时横”猜“丛”字;“塞北千里雁阵斜”猜“乘”字;“三行雁阵同北飞”猜“众”字。

    (3)“口”字的运用可比作“方框”:“突破框框定然好”猜“囡、囝”两字;“格外大方”猜“回”字;“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猜“洳”字;“田”猜集邮名词“四方连”。

    可比作“格子”:“回”猜外国音乐家名“格里格”;“破格选人才”猜“财”字;“囫”猜成语“不拘一格”。可比作方形的事物:“四角方方一个洞,用块方砖补窟窿,方砖没有窟窿大,一补补成两个洞”猜“回”字;“抛砖引玉”猜“国”字;“卸下包装、刚满一吨”猜“囤”字;“围起篱笆,好种庄稼”猜“十”字:”将“口”比喻为方洞、方砖、篱笆等,只要想象丰富、还可比拟不少事物。

    (4)其他方面的运用如“驴高栏低”猜“骗”字,将“骗”字右下角部分比作栏栅;“点水靖蜓款款飞”猜“汞”字,将“干”比作蜻蜓;“《苗苗》上映”猜影片名《丫丫》.将两个“丫”比作破土的幼苗;“搭人字架、建三层楼”猜“俎”字,将“且”比和三层楼房;“电视竖天线,屏幕播晚景”猜“囱”字,把字形比作竖起天线的电视机。

    (5)有些谜,把一个单字全部象形,达到维妙维肖的程度。试举两例:

    篮板(猜字)谜底:国竖看像酒甏,横看似风箱(猜字)谜底:酉

    5.外文字母和各种符号的比喻运用运用外文字母、汉语拼音字母和球类、交通、娱乐、音乐筹各种简易符号,制成象形谜则另有一番情趣。举例如下:

    (1)ao(猜新词汇)谜底:横向联合(2)b(猜越剧名)谜底:《半把剪刀》

    (3)瓜儿连着藤,藤儿连着瓜(4)?(猜运动项目)谜底:曲棍球

    (猜英文字母)谜底:q

    (5)空(猜劳保用词)谜底:工作帽(6)>0<(猜乐器名三)谜底:大号、圆号、小号

    (7)4◆(猜集邮名词)谜底:四方联

    象形谜的表现方法主要是上述五个类型,几十种手法,但远远不限于这些,有时还可同“象声”灯谜手法结合,更见其妙,再举两例:

    (8)看看母鸡蛋听听公鸡叫(猜拼音字母)谜底:o

    (9)看看像妈妈听听像爸爸(猜字)谜底:毋

    上述两条谜,对小朋友们和初学者很喜欢猜,“o”字既像母鸡的蛋,又像公鸡叫叫“幄!”;“毋”字形如“母”,读声“父”,深入浅出,谜味诱人。

    “义扣”类灯谜的猜法

    ;
新书推荐: 诸天:无极宝体自遮天开始 半岛败家子,开局财阀千金找上门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黑篮:开局神虚视 斗罗:蛊虫九转 逆转 斗罗:转生丹恒饮月,古月娜倒追 穿越成天女兽的我不想进化 华娱,从电台情歌到天王巨星 港岛1980:野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