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小说 > 历史小说 > 谋明 > 第一百九十九章 弓箭

第一百九十九章 弓箭

    历经多年,终于又出现在了这样严密齐整的军阵之中,而眼前这阵列比当初的登州各营还要威武整齐的多,能在这样的军阵之中带着自己一手练出来火铳手并肩向前,名振四方,替闵大人效力,沈亮感觉自己死在这军阵之前也是值得了。
    大量的合格铳手已经被他训练出来,此时就算沈亮死了也不怕身后无人。
    所谓薪火相传,就是如此。
    “腰板挺直了。”沈亮轻轻拍打了身边一个脸色发白的铳手,沉声道:“该死鸟朝上,不死万万年,你腰弯着人家就射不中你了?挺直腰板走,拿出好汉子的样子来!”
    若换了训练时,这个情不自禁弯腰的铳手免不了要挨一通军棍,此时沈亮这般说话,那个铳手面色微红,脸上有了情不自禁的感动神色。
    “愿为大人效死。”青年铳手考虑了片刻,沉声应答。
    “为大人效死。”沈亮回复了一句,接着便又是目视前方,脚步沉稳的向前而行。
    军阵两侧是鼓手,平时训练时按照一定的步伐来敲鼓,用来平衡人们的脚步,使得军阵尽可能的保持完整的锋线攻向敌人。
    空中传来轰隆隆的响动声,沈亮瞥向千户所城的方向,两边的军阵几乎就是在千户所城的正门处交战,现在离的更近了,佛郎机炮就在不足百步处向客兵的阵列发射炮弹。
    但炮手完全不懂得怎么调整射距和射角,炮弹飞向半空,然后飞落到一处荒僻空地上,激起大团的草根和泥土。
    客兵阵列中还是一阵混乱,就算连续三轮炮弹都落在很远处的空地上,并没有造成杀伤,但每次火炮轰击威势太大,威胁也太大了。
    炮弹是连续打空不假,但谁知道下一颗是打在空地还是打在人群之中?
    客兵们小心翼翼前行,连军官们喝斥怒骂也不管用,其实军官们也有些畏惧,火炮在人们心里威力太大,威慑力确实远远超过火铳和弓箭。
    两军相隔不到百步时,客兵明显看到了战锋队的火铳手。
    这些客兵对火铳手倒是毫不在意,明军不重视火铳手的传承是根深蒂固,哪怕是在辽东时组建了纯火器的火器营那也是孙承宗的无奈之举。
    如果有可能的话,孙承宗当然是宁愿多组建几个铁骑营。
    老孙头一手打造出来的关宁军就是以骑兵为绝对的主力,所谓的关宁铁骑就是当年的山海关铁骑营,一直到吴三桂手上这支铁骑营也没有断了传承,不然顺军六万主力猛扑山海关时,仅凭吴三桂手中的两三千人的家丁是守不住关门,更不要说和闯军主力激战,直待清军主力赶至了。
    看到火铳手时,客兵们脸上多显露不屑之意。
    这时客兵还是相对密集,大半的客兵聚集成团,情不自禁的聚集在一起。
    阵列太密集了,这其实是训练不足,畏惧怯战的表现。
    人越多,聚集越密,感觉自信心就强一些,如果训练严格些,应该是杜绝阵列过密的情形发生。
    也有不少弓手在军官的吆喝下聚集起来,他们手持弓箭,开始从腰间的撒袋里取出弓箭出来。
    相比那些穿着破烂,拿着劣制兵器,甚至光着脚板在地上行走的步卒,弓手的待遇普遍要好一些,多半人穿着正经的制式军袄,头上也不光是一顶折上巾,多半人戴着范阳笠,这种笠帽能够防晒防雨,总是比光着脑袋要强的多。
    还有少量弓手穿着皮甲或绵甲,脚上着靴,腰间撒袋也是有好几个,这是能够力射重箭和快速射箭的精锐弓手,他们头顶也戴着铁盔,防护能力在弓手来说是够用了。
    弓手在明军中是相当不错的兵种了,如果弓术出色,还能骑马,那就相对容易成为家丁。
    明军在国初之时就有火器,成祖皇帝更是专门成立了神机营,用火门枪和早期的火炮横扫沙漠。
    但国初相对弓手比例还是更高一些,每个百户在编的弓手最少有四十人,习射的人比习火器的要多的多。
    到明末之时,火器更容易上手,虽然劣制也勉强可以形成远程打击能力,弓手却是要长年累月的训练,明中期之后重募兵轻卫所,卫所普遍崩坏,日常的弓手训练完全废弃,这也使明军募兵中也缺乏弓手补充。
    军中是能训练弓手,但弓手如果不是从少年时习射,一直坚持训练,短短时间内练出来的弓手是不堪大用的。
    明弓是开元弓这样的硬弓和小梢弓两种弓箭为主,但就算是开元弓比起清弓来劲力也弱了许多,清弓更加长大,劲力更强,在战场上密集的清弓射击令明军伤亡惨重,在萨尔浒等著名的大战战场上,比如杜松部是萨尔浒一役中的主力,其在雾气之中被清军伏击,明军如靶子般被清军秋风扫落叶般的成片射死,八旗兵用清弓为主,不光是劲力极大,射速,持续的连射,还有精准度都远在明军弓手之上。
    两军交战,清军以骑兵侧击掩射,正面用大量步弓,箭如飞蝗,每次都给明军极大的压力。
    所谓满洲骑射无敌,其实不完且是瞎说八道,八旗虽不以重骑冲阵的战术打法为主,而是骑兵牵扯射箭动摇明军阵脚,吸引明军火铳和火炮的轰击,乱明军阵脚,掩护步阵突袭,待明军阵列混乱开始溃败时,这些骑兵就反复冲杀,追杀上百里是常有之事,松锦惨败时明军溃逃几十里,清军追杀不停,从松山塔山一带一路追杀,很多明军士兵情急之下跳到海中躲避锋矢,然后被海水淹没,海上遍布浮尸,情状惨不忍睹。
    刘泽清所部客兵中聚集了大约四百左右的弓手,其中精锐弓手不过数十,还多半是从淮安府城出来的所谓精锐,对一支三流军镇的杂兵来说,这般的配置已经算是相当不错。
    相隔百步时弓手便开始准备,这时姚文谦等人未发现对方旗军中有大量弓手存在的迹象,不觉安心不少。
    对这些将领来说,弓手才是靠的住的远程力量,火铳手只能算聊胜于无。
    相隔至八十步以内时,客兵中不少军官下令,接着听到一阵阵梆子声响。
    在响声中客兵弓手将小梢弓的弓身仰面向天,手指尾部夹住箭矢尾部,然后拉满弓弦。
    这些明军弓手的弓力都只在五个力,甚至四个力左右,也就是五十磅到六十磅左右。
    一般来说后世的男子练弓箭,入门的磅数就是二十五磅到三十磅。
    真正的入门的爱好者,五六十磅也确实是差不多的重量。
    弓箭越重,箭的重量也要增加,否则会损伤弓弦和弓身。
    但若以弓箭为职业,或是以弓箭为战争的器具,五个力甚至四个力的弓箭力量显然是相差的弱了。
    而且明清之际的测算要比后世数据稍许缩水一些,说是五个力六十磅,其实估计也就是五十二磅左右。
    而四个力的明弓,大约实际磅数最多四十磅不到。
    在后世的成年男子来说,这个磅数已经偏轻。
    至于八旗的清弓射手,七八个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每个旗丁成丁在成年前都要由“一个劲儿”到“二十个劲儿”来练习拉力,也就是使用力弓来锻炼弓箭拉力,劲力和射速的保障就是用力弓来进行日常锻炼。
    准头的训练就是其生活日常技能,然后有意从青少年时期就进行骑射的军事训练。
    到成为成丁或是精锐披甲兵,一般都是使用十个力的清弓,磅数都在一百以上。
    这样的强弓重箭,哪怕明军披绵甲都很容易被射穿,命中要害一箭也足以致命。
    明军在这样的箭雨下狼狈不堪,弓手的数量不行,力道淮头都逊色,火铳的质量和火铳手的训练也不行,战败在所难免。
    到清中期之后,武举标准是马射三个力,步射五个力,也是严重的蜕化了。
    由于弓力不足,继续前行十来步,接近六十步到七十步范围内,弓手们在喝令声中撒开手指,箭矢飞掠而出。
    四百多支箭矢在半空形成了壮观的箭雨,比最好的特效还要壮观几分。
    可想而知若是几千人上万人一起射箭,将会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景像。
    而被箭雨,特别是重箭弓手覆盖的无甲士兵,内心将是何等绝望。
    骑手和弓兵向来是压制性的兵种,秦军用弓弩,汉军重骑兵,唐军重甲坚兵利的骑兵,宋人因为缺马又是重步兵和大量弓弩手包打天下。
    至大明时走入一个怪圈,火器不合格,弓手不得力,骑兵也未至汉唐时的实力。
    四不象反而不如专精一门,最少眼前这四百多弓手射箭的威力看似惊人,但弓力不足,箭矢就不能太重,也不能及远,穿透力和破防力就相当有限。
    如果云梯关的旗军没有铠甲防护或盾牌,那么还会被严重杀伤,明军早期在讨伐流寇时无往不利,其因便在于此。
    但对面的旗军显然并非如此,游兵队全数是拥有刀牌,身披扎甲或锁甲加绵甲的重甲刀牌手,在箭雨袭来时,他们举起手中盾牌,叮叮当当的响声之后,大半箭矢要么落在铠甲铁盔上,要么射在盾牌上,更多的是落在地面上,插入泥土之中,形成了一小从一小从的灌木般的箭矢从林。
    
新书推荐: 全职法师:从独眼魔狼开始进化 诸天无禁忌 斗罗:从武魂时之虫开始 回眸医笑,冷王的神秘嫡妃 大国贸易,从海上行商开始崛起 家父是康熙 他给的实在太多了 前夫哥他老实本分 神尊她知道得太多 派出所鸡飞狗跳日常[九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