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小说 > 武侠小说 > 我是白衣少侠 > 三百零七章 「不意秋」

三百零七章 「不意秋」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今朝,同朋友聊起即将来临的中秋宴,不禁又来了兴致,戏说苏州地区中秋宴上的时令美食。
    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恰值三秋之半,硕果满枝,田野金黄,如东坡居士所叹“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江南时令果蔬与美食早已一波接一波“鲜落落”上市,到八月半这天的正桌上,可谓琳琅满目,吃之还想吃,只怪肚皮小,“吃头势”啊真叫足……
    旧时,苏州人过中秋颇为讲究,斋月宫、烧斗香、走月亮、虎丘曲会、石湖串月、宝带赏月等民俗活动有条不紊,蛮有“心向”。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文娱节目多样化,过节的仪式感渐渐淡了,倒是时令吃食越来越牵记,愈加精致了。
    先扳扳“指头干”,数数斋月宫的供品。
    “老底子”的斋月宫,即八月半拜月,露天桌几上供奉鲜果与糕点,一家人边赏月边许愿,吃吃聊聊,享受“风月无边,庭草交翠”的天伦之乐,“来得个”惬意。这供品通常要准备六种或十六种,奢侈点的大户人家则多达三十六种。有苏式月饼、桂花冰糕、石榴、水晶柚、水八仙(茭白、莲藕、水芹、芡实、茨菰、荸荠、莼菜、菱)、柿子、西瓜、苹果、梨、芋艿、毛豆荚、栗子、花生、萝卜、葡萄、红枣等等。
    中秋宴上,除了鲜果与糕点祭月,还有各式时蔬制作的佳肴品尝。
    “水八仙”是指茭白、莲藕、水芹、芡实、茨菰、荸荠、莼菜、菱八种水生蔬菜,主要分布在苏州市的吴江、吴中、常熟、太仓、张家港、昆山等地区。且让吾挑几样细说说~~
    茭白:是太湖特产,江南三大名菜之一。其肉质洁白肥嫩少纤维,蛋白质含量高,荤素炒煮皆宜,以吾家乡的“吴江茭”品质最佳,“茭白炒毛豆”、“茭白红烧肉”皆是吾欢喜的家常菜。李白曾有“跪进雕胡饭,月光照素盘”之诗句。所谓“雕胡”,又名菰米,即茭白的种子,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可见其历史的深远与极高的食用地位。
    莲藕:当诗人在感叹“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时,莲藕上市了。莲藕浑身是宝,根、叶、花皆可入药,莲子与藕节皆为美食。藕节分七孔和九孔。七孔藕又称红花藕,淀粉含量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适宜做汤。如“排骨炖藕片”,鲜香清热,健脾开胃。又如“桂花糖藕”这道江南传统小吃,以糯米填充莲藕焖煮,再以桂花蜜淋之,米香、藕香、桂花香相融,入口浓郁,立刻幸福感满满。九孔藕又称白花藕,水分足,生吃脆嫩香甜,也适宜凉拌或清炒,炒时别忘了滴几滴香醋,酸酸甜甜地可口。
    芡实:俗称“鸡头米”,有南芡、北芡之分。苏州的南芡圆整粒大,质地粘糯,香气浓郁,是名贵的滋补食品。临近中秋,漫步同里老街,几乎家家门前在忙碌地开剥鸡头米,因为水乡人都知道“不时不食,过时不候”,清甜紧实的滋味到了中秋就是到达鸡头米的黄金期,今秋的价格已飞涨到120元一斤,过了中秋则每况日下,颗粒老缩了。对食材一向特别讲究的江南人,要尝鲜就得趁早买鲜嫩粘糯的上品解馋。而那些步入老年期的鸡头米将被磨为粉,做成易保存的景区特产芡实糕销往各地。
    菱:菱角,取其谐音“伶”或“灵”,祝福小把戏“聪明伶俐”之意。水乡的菱多色多角,有大青菱、小白菱、水红菱、沙角菱、馄饨菱、和尚菱等等,角分四角、二角和无角。其中无角菱(又叫和尚菱)吃起来顶省力,它同两角乌菱一样肉质硬、淀粉多,熟食硬糯饱腹,老菱烧肉也别有风味。而苏州人中秋上桌的供品必须是俏灵灵脆生生的水红菱,那抹靓丽激活了隆重的拜祭,犹如希望之花次第盛开,甜在嘴里,爱在心头。
    莼菜:太湖莼菜,每年春、秋二季可摘取嫩叶食用,尤以秋莼为佳。秋莼配秋鲈用以调羹,香脆滑嫩。《耕余录》云:“蕙(莼菜)味略如鱼髓蟹脂,而轻清远胜,比亦无得当者,惟花中之兰,果之荔枝,差堪作配”。吴江人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莼羹鲈脍”、“莼鲈之思”二典出自《世说新语说鉴》,除了表达思乡之情,也让吴江美食名满天下。这道“莼菜鲈鱼羹”本是中秋家宴上的珍品,然而时至今日已作古,只能是记忆中的千古名菜了。
    四腮鲈鱼
    “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此中被誉为鲈乡的是松陵,松陵为吴江县治,松陵的江水也叫松江、吴江、吴淞江,在姑苏之南。早在西晋,大司马东曹掾张翰(字季鹰)作诗:“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宋熙宁年间(1068—1077)吴江知县林肇筑“鲈乡亭”于松陵,以志鲈乡其地。此鲈乡非后来元朝设府的上海松江,而是江苏的吴江。为区别松江水与松江府,水名从“淞”。所以元以后,人们把鲈鱼的产地改说为“淞江”或“吴江”,亦为松陵的别名。“请君听说吴江鲈,除却吴江天下无。”吴江鲈是松陵垂虹桥下盛产的四腮鲈,以斫脍著名,如明朝李时珍所记,“凡鱼鲜活者,薄切洗净血腥。沃……五味食之”。今人识得日本的刺身为鲜美的生鱼片,却多数不知晓中国古代曾被视为“国味”的“脍”已有史3000年。先秦已有“脍”字,从肉,意为细切的肉,故有牛脍、羊脍、猪脍等。但汉人常吃的是鱼脍,即古法的生鱼片,后形成“鲙”字。吴江四腮鲈为秋初至太湖入海通道“吴淞江”迴游的大鲈,因下游围垦造田使水道逐渐淤塞,以致断江,破坏了鲈鱼溯江而上的生态环境,至明末清初鲈乡己是鲈迹罕见,而近代“鲈乡”已无鲈。当下,餐桌上端出来的所谓鲈鱼,要么是新引进的加州鲈,要么是乡间的红颌鳃塘里鱼(春天产),而非历代文人们唱咏的松江鲈鱼(秋天产)。
    那么,中秋家宴上的珍品“莼菜鲈鱼羹”只能简单点,莼菜银鱼汤代替吧~~
    大闸蟹
    蟹的种类很多,因分布的地理位置不同,有等级之分,一等是湖蟹,二等江蟹,三等河蟹,四等溪蟹,五等沟蟹,六等海蟹。而苏州地区盛产的太湖、阳澄湖大闸蟹无疑最为上品。古人笔下的蟹之味“美如玉珧之柱,鲜如牡蛎之房,脆比西施之舌,肥胜右军之脂”。吃蟹、饮酒、赏菊、赋诗,作为文人的风流韵事是从魏晋就开始的。苏州的蟹为何称为“大闸蟹”呢?包天笑的《大闸蟹史考》说到“大闸蟹三字来源于苏州卖蟹人之口。”“人家吃蟹总喜欢在吃夜饭之前,或者是临时发起的。所以这些卖蟹人,总是在下午挑了担子,沿街喊道:‘闸蟹来大闸蟹’。”这个“闸”字,音同“sa”,(sa在吴方言中就是水煮的意思)蟹以水蒸煮而食,谓“sa蟹”。金秋,因蟹而体味世间的生趣与滋润,因蟹而增添闲情逸致的文化享受。
    而其起源,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6]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新书推荐: 全职法师:从独眼魔狼开始进化 诸天无禁忌 斗罗:从武魂时之虫开始 回眸医笑,冷王的神秘嫡妃 大国贸易,从海上行商开始崛起 家父是康熙 他给的实在太多了 前夫哥他老实本分 神尊她知道得太多 派出所鸡飞狗跳日常[九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