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在不断重演,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得好属于自己的机会。张太后就是一个没有把握好机会的人,否则,她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武则天。
宫廷的宫女们,通常也是有服务年限的,大多数宫女一般到了一定的年限或年龄,都会被放出宫外,成为自由人。为了保持宫廷的“美丽”,放出一批宫女,就会选进一批新的佳丽。张太后——张氏就是这样被选进宫的。
张氏的父亲是个贡生。何为贡生?
明朝科举分三步:乡试、府试、会试。乡试就是一般人考秀才。考取了秀才,仅仅只代表取得了功名,除了见官不跪外,并没有多大意义。取得了秀才资格,就可以参加府试,即考举人。考取了举人,就算是进入了朝廷命官的行列,但只能做八品以下的地方小官,前程有限。考取了举人考进士,称会试,也称殿试。考取了进士,一任命,最小也是一个七品衔——正县(处)级,那就前程无量了。
所谓贡生就是每年或两三年一次,由地方官府保举品德优良、年龄大资格老、考取了秀才长期考不取举人、进士的人进国子监学习。国子监又是什么地方?按后人的话说,就是国立干部大学。进士、举人一及第朝廷就一定会授职,但从国子监学习结业的贡生们却不同,他们原则上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但也要看机遇,也就是说虽然具备了做官的资格,还不算是朝廷命官,有机会谋得个实职,才能在吏部注册,而且和举人一样,只能做地方小官。
从张氏的家世看,张氏应该是一个有一定素质的人,但绝对不是那种琴书棋画、吹拉弹唱样样皆能的姑娘。但张氏有一个女人最大的优势:貌美惊人。她的机会也好,正赶上太子朱祐樘选亲,于是乎,成化二十三年(1487),她被朱祐樘选中,成了朱祐樘的太子妃。宪宗朱见深崩,朱祐樘立,是为孝宗。张氏顺理成章成了皇后。
朱祐樘的父亲——宪宗朱见深做太子时就宠幸一个比他大17岁的姓万的婢女,当了皇帝后便迫不及待地封万婢女为贵妃。万贵妃生过一个儿子,不幸夭折,为防别的妃子先她生出皇子被立为太子,她便买通宫里的大小太监,一旦发现有别的妃子怀了孕,必要想方设法使其坠胎而后已。有一个妃子怀了孕,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别人做的饭菜她不吃,就这样费尽心机,终于生了一个儿子。就在她欢庆不已时,孩子却在襁褓中莫名其妙的死了。十年过去了,万贵妃一直到绝经也没能生育,便渐渐失宠。朱见深更为自己没有皇子而沮丧不已。直到这时才有人告诉他,说他有两个皇子,一个已经七岁,一个刚满四岁。原来,有一个妃子生下皇子后,因害怕万贵妃加害,一生下来便对外声称是女婴,并找了个死女婴,说孩子生下来就夭折了,从而瞒过了万贵妃。另一个从知道自己怀孕那天就称病卧床不起,不见外人,生了儿子后派人秘密送出宫外,让一个丫环养着。这个七岁的儿子就是后来的明孝宗朱祐樘,四岁的儿子就是兴王朱祐杬。
万贵妃没了生育能力,便心灰意冷,不再过问别人生不生皇子的事情。后宫的那些嫔妃们没了禁忌,就像母鸡生蛋一样,今天你“哧溜”生一个,明天她“哧溜”生一个,短短的几年里,竟为朱见深生了十四个皇子。毫无疑问,为了争权夺利,嫔妃们又要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激烈斗争,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宫里,竟然圈套套圈套,危机四伏。苦就苦了那些皇子们,嫔妃们相互不和,都怕对方谋害了自己的儿子,所以,原本天性灿烂的童年,结果都在鸟笼里度过了。
张氏年轻的时候貌美惊人,太美丽的女人撒娇加撒泼,再凶悍的男人也就拿她没招。张氏就是撒娇加撒泼,弄得朱祐樘对她无招。首先,她比万贵妃还万贵妃,朱祐樘玩女人可以,就是不能封她们妃号,谁要敢跟朱祐樘生孩子,那就是一个死。结果,朱祐樘终生没有封一个妃,从而使张氏荣宠了一生,鬼使神差,也为朱祐樘赢得了一个不近女色的好名声。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贡生张峦因女儿张氏成了皇后,他立马就成了“寿宁伯”,没想到他好日子刚刚开了个头时,却不幸因病去世。张氏大痛,寻死觅活。张氏有三个姐姐两个弟弟,为了安慰妻子,也可以说为了讨张氏的欢心,朱祐樘就令张氏的大弟弟张鹤龄嗣继张峦的的爵位“寿宁伯”,旋升“寿宁侯”,封张氏的小弟弟张延龄“建昌伯”,不久进“建昌侯”,加太保。又为张氏在兴济建家庙,工程之豪华,几年才完成。还为张鹤龄、张延龄注籍宫禁,可以随便出入皇宫,来探视他们的姐姐。而这一切都是违背皇室祖训的。
张氏兄弟在姐姐张氏的巨大光环下,纵使党朋,无恶不作。罪行累累,罄竹难书,被世人称之为“张氏二虎”。从弘治年间到正德寿终,几十年的时间内,大臣们上奏指责“张氏二虎”的奏折数不胜数,但均因为张氏的缘故,“张氏二虎”不但没有被治罪,反而还迫害了许多上书弹劾他们的大臣。“张氏二虎”究竟横行到了什么程度呢?举一例说明,光天化日之下,他们在皇宫内强暴宫女,无人敢问。
大臣们算是看清楚了,今天张氏是朱祐樘的皇后,明天她就是大明的武则天。不难想象,大臣们纷纷向张氏靠拢,朱祐樘健在时,一半的皇权就转到了张氏的手里。
与武则天相比,张氏的失败归结为她的心还不够狠。不够狠的原因是她没有经历过武则天的磨难,似乎她还有点没有完全泯灭的人性。
与武则天相比,张氏的不幸就不幸在生了一个孩子没养活,其后就再也无出了。后来她听说宫女郑金莲跟朱祐樘生了个儿子,便强抱为己有,并对外声称是自己的儿子。错就错在她当时一念之差没有杀了郑金莲,让郑金莲一直“逍遥法外”,才酿成了后来的大祸。这个儿子就是太子朱厚照。
朱厚照长到七八岁时,有人告诉张氏,说皇宫里都在疯传朱厚照是郑金莲跟朱祐樘的儿子,不是她张氏的儿子。告诫张氏:此事要慎重对待,不然会酿成大祸。张氏听了,便跟朱祐樘厮闹,坚决要杀了郑金莲以绝后患。朱祐樘不愿意自己后院失火,便自己亲自办案,把所有传过“谣言”的人均斩首示众,又告诫郑金莲:此事不能声张,否则,你的性命连我也保不住。郑金莲哭了个死去活来,但她也清楚,儿子生下来就是人家张氏的,自己一个宫女,这么多年过去了,突然说当朝太子是自己的儿子,世人信不信另当别论,皇室礼教也不容,朱氏藩王们更会以此为借口,赶朱祐樘下台。所以,为了儿子的未来,郑金莲忍了,自愿到浣衣局干活,再也不提儿子这档事了。
朱祐樘崩,朱厚照继位,即正德皇帝。张氏由皇后变成了太后。郑金莲的父亲郑旺,以为外孙当了皇帝,自己的女儿甚至郑氏一族该出人头地了,就强闯皇宫,声言“国母”正在遭罪,要皇帝外孙为他的生母昭雪。
张太后闻报大怒,立杀郑旺、郑金莲。但纸里包不住火,16岁的正德皇帝还是知道了真相。所谓鸡抱小鸭白忙活,别人的孩子养不家。张太后养了朱厚照16年,最后还是跟她翻了脸。翻脸后,张太后一念不忍,又错了一着:她应该采取紧急措施,把朱厚照困在皇宫里,不让他跑出去与自己分庭抗礼。
由于张太后的一念之差,没有限制朱厚照的自由,导致朱厚照为了替母亲报仇,就跑到皇宫外面住,建镇国府、豹房,称那里才是自己真正的家。并先是利用太监,企图夺权,后又广收干儿子,仍然是为了夺权。虽然他的愿望最终没有得逞,但张太后也因此没能彻底控制朝廷。
今天,张太后又面临着忍与不忍的选择:要不是嘉靖皇帝奇计进京,汝安王朱祐梈当了皇帝,自己由太后变成皇嫂,江彬把持朝政,就算他不杀自己,自己不愿意受他的屈辱,也会选择徇节。那么,素无恩怨的嘉靖皇帝,自己该怎么处理呢?
张鹤龄、张延龄把嘉靖皇帝灌醉了,他们却太平无事。张延龄说:“朱厚璁小儿看来很识时务,只想苟且偷生。”
张鹤龄说:“朱厚璁小儿跟朱厚照情况不一样,他现在是羽毛未丰,我们也限制了他的自由,隔断了他与大臣们的关系,一旦他……”张鹤龄不往下说了。
张延龄不解:“一旦他怎么呐?他还敢反了?”
张延龄不懂张鹤龄的意思,张太后却十分清楚。自己是朱祐樘的正妻,朱厚照是朱祐樘的儿子,他再想替他母亲报仇,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同时,朱祐樘生前都没有承认郑金莲是他的母亲,朱氏藩王们就更不能承认郑金莲是他的母亲了,他要敢害自己,就是弑母。朱厚璁就不一样了,他的身份光明磊落,一旦他有了机会咬自己一口,那会是毫不留情甚至是致命的。所以,这才让她的心情很矛盾,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嘉靖皇帝是好。
张太后姐弟对嘉靖皇帝无礼过甚,其本意就是想激怒嘉靖皇帝,15岁的孩子一冲动,有过激行为也未可知,那时张太后对嘉靖皇帝下手,既找到了借口,心理上也会有些许平衡。然而,莫说过激的行为,嘉靖皇帝就连过激的言语都没有,他们一时还不好把他怎么样啊!至少目前情况下,在社会舆论上要有一个合理的借口才行。
;